析传统材料在文物建筑修缮中的使用

日期:2015-10-10     浏览:10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而作为这些古老文明的载体——我国的文物建筑更是以其精巧、华丽、自成体系而闻名于世。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民族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使之延年耐久流传
中国古建筑营造网 G w/s5f4g7q ]X4r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而作为这些古老文明的载体——我国的文物建筑更是以其精巧、华丽、自成体系而闻名于世。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民族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使之延年耐久流传于世,就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维护、保养及修缮。因此,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有着与新建工程所不同的本质区别,即为了保证文物的价值应尽可能地保留原状及历史痕迹,在施工中就必须严格遵守原工艺、原材料、原做法的原则,简而言之,也就是必须保留传统。中国古建筑营造网/Xoc?5S9s
?
jsjB;o'df Viw!Pk0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演变,加之过去人们对文物价值的认识不甚清晰,往往在大多数人的意识中形成了现代的工艺及材料使用于文物建筑工程之中要比传统的东西强一些的错误理念,并在有意无意地去进行尝试及普及。在这里,我们姑且不论这些思想、行为有悖于文物保护的原则,仅就其产生的目的及达到的效果来看,不但未能更好地进行保护,反而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下面仅以文物建筑修缮施工中油饰材料为例来予以说明:在文物建筑修缮工程之中,油饰施工是一个重要环节。通常人们只认为它起着装饰建筑外立面,使之色彩绚丽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保护木结构的功能。中国的古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而外露的木构件如不进行充分的保护,就会因自然界风、霜、雨、雪及人为的因素造成破坏。因此在完成木结构的制做及安装后,就要对其上施以地仗并以油皮封护。很明显,地仗是对木材的直接保护,油皮则是对地仗的直接保护而又间接地保护着木材,如果油皮产生问题则直接暴露地仗进而侵害木构件。所以油皮的质量好坏是保证建筑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油皮的形成简单地说即涂刷油漆,这里必须指出,文物建筑中的“油漆”并不是新建工程所理解的油漆为一类材料,它代表着两种传统材料——光油及大漆,在北方地区主要使用光油。对于光油的概念既可理解为是一种传统材料,同时“光”又可作为动词代表着传统的光油工艺。光油为棕黄色粘稠的油质体,是以桐油为主要原料,配以苏油及其他辅料经高温熬制聚合而成的纯植物油料,在加入各色颜料后则成为色油而涂刷于地仗之上,最终以光油罩面成活。其成膜的特点为光亮、平整、色泽柔和,油膜质感明显,即颜色附于油内,因而不易褪色,而且其油膜在具有一定硬度的同时,又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及弹性,从而使油皮可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收缩、回复,不易产生开裂、暴皮及脱落,另外又因其本身为纯植物油,无任何化学合成成分,性能稳定,不易受日晒雨淋风吹的影响及大气污染的侵蚀而失亮、老化,耐久延年功效显著。尽管光油有着上述诸多优点,可是其施工工艺却是极为严格的,并且在涂刷中对环境、气候、温度等自然条件的要求很高,如操作不当难于成活和确保观感质量的要求。因此自60年代后期,在化学油漆的冲击及人们文物保护意识的局限性影响下,光油逐渐退出了油饰施工,直至90年代发展到几近失传的地步。带之而来的是这一时期,化学油漆充斥市场,大量使用于文物建筑油饰施工当中,醇酸调和漆、磁漆遍布各个文物建筑之上。虽然,化学油漆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光油在操作中的一些缺陷,可是却未能将其优点更好地保持及发扬,反而产生了更为严重的质量问题如易褪色、失亮,由于漆膜较脆极易产生开裂、暴皮、脱落,加上化学成分的稳定性差,极易老化、耐久性差,无法保障延年效果,造成了修缮周期缩短、资金人力投入加大的不利局面。正是基于这种状况,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建筑,有效地控制文物建筑油饰施工质量,文物工程监督站在上级主管部门市文物局的领导下,经与有关部门及单位密切配合,在反复研究、论证、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自1998年提出恢复传统光油工艺的倡议,经过不断的试验,总结出影响光油施工质量的技术关键,并逐步推广实施,先后在端门、颐和园、北海、天坛等文物建筑修缮工程中予以使用,获得了成功经验及文物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一致认可,逐步扭转了文物保护施工中的不良倾向,使工程质量得以进一步控制及提高。
2E)XUKyx}1|0?
Dv K o,QiQ _0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的普遍提高,特别是国家、政府对文物保护投资的加大,使多年来受资金困扰的文物建筑市场得以激活,引得众多日益萎缩的施工企业纷纷招兵买马参与竞争,濒临倒闭的传统材料供销、生产企业重新组织、生产材料投放市场,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但是在这一良好局面到来的同时,古建行业多年来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施工、材料等方面管理落后及不健全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严重地影响及阻碍着文物建筑修缮工程质量的保证与提高。其中传统材料的产品质量已成为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JbZ6SZRh0?
j/oXV {$C0  一、木材?中国古建筑营造网;V0uy7|l
众所周知,我国的古建筑多为木结构承重体系,木材的质量及选用将直接影响着建筑结构的安全。由于文物建筑长年受自然及人为因素的破坏,因此在修缮施工中不可避免地要对一些木构件进行更换、修补及添配。这就要求所用木材的种类、材质、受力及变形性能必须满足 中国古建筑营造网d r6_(H|cud*K%H
建筑结构安全及文物保护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国森林资源的匮乏及大量砍伐造成的恶果,致使许多树种不断减少以至绝迹,很难保证古建修缮中对原材料的要求。因此现行施工中多采用一些近似的替代材料,而就这些替代材料而言,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木材供销渠道中国有企业相继倒闭,个人及私有企业垄断着市场,不能预先投入资金对木材进行储备及处理,往往是市场有什么就用什么,选择余地及可比性很小,且价格居高不下,优劣难辨,材质根本达不到国家等级木材标准,节疤、虫蛀较多,含水率大大超标,无法满足结构对木材的受力及变形要求。?中国古建筑营造网5d-\ t?k ~uCC

"X/pu3sC!Gn0  二、砖瓦产品?中国古建筑营造网N R:U$D4}
目前我国古建砖瓦产品的生产基本沿用传统的烧结工艺,从制坯、洇干、入窑烧制大多以手工作业为主,虽然近年来使用了一些辅助机具,也远未能改变落后、陈旧的生产模式,反而出现了一些所谓“机砖”、“机瓦”等变异的畸形产品。由于这一生产行业所占市场份额小加之文物的局限性,因此古建砖瓦(琉璃制品除外)至今仍没有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准,这体现在砖瓦的规格尺寸不统一,强度、密实度、吸水率等各项力学及物理指标无明确规范,再由于生产企业现多为私人所有以及管理、监管工作的空缺,使得这一行业长时间是在一种混乱 中国古建筑营造网{;@]@ W
无序的状态下存在,在没有市场及规范的约束下,造成土质选取的随意性大,含碱量高且未经熟化;加工工艺流程控制不严格,生产精度不够,方法简陋;烧制不均匀,对温度及成品出窑的判断过多依赖于生产者的经验,产生的结果是同一类砖、瓦产品对于不同厂家规格、颜色不一致,强度、密实度相差极大且变形严重,即便是同一厂家同一窑的产品也不能作到质量上的统一。这样的产品使用于文物建筑之中,不仅损害着工程的质量,同时也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中国古建筑营造网;\c!r~,m(dV6t)h3Su#Q
?
n3P N/u.{4l0  三、石料?
2S(H5cC~lqV%]0古建筑所用石料均为天然石材,受产石地区的限制,生产厂家过于集中,造成了大量不合理的过量开采。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原料资源不断减少且无法再生,使得生产加工企业以假为真、以次充好,又因为石作工程的相对独立性及专业性较强,使得非专业人员对石材的种类、性能等知识了解不够,在工程上只是对石材颜色等一些表面性质进行要求,致使古建修缮中所用石料出现风化严重,强度、质地较差,甚至有以外观不易区分的低档石材代替高档石材现象的发生。?中国古建筑营造网+I)^@i#GO9@
中国古建筑营造网2IwI!t;w};d+jtQ;Q
  四、油饰彩画材料?
as(PG:I2Zfu QU0油饰彩画在古建筑中,可以形象地比喻为建筑的外衣。它既起着保护木结构的功能作用,同时又具有满足建筑外观等审美方面的要求。因此可以说是古建筑中最易为人们注意的部分。
(F!u5Tx^7k je0在古建筑施工发展过程中,油饰彩画所用材料变化较少,最能体现传统的特点,从血料、砖灰、桐油,到灰油、油满、光油等材料的生产加工均是秉袭了过去传统的工艺及要求,以手工小作坊式的生产来完成的。而正是这一特性,制约了油画材料加工、生产及调配质量的提高,无法达到科学、系统、正规化的要求。首先从血料、桐油、铜(金)箔等组成单一的材料来看,血料由于其主要来源猪血受生猪饲养及饲料结构的改变,粘度及品质急剧下降;桐油受产地、生产工艺及流通环节中掺假行为的影响,出现了蜡质含量高、杂质多、等级降低等 问题;而铜箔乃至赤金箔亦相继出现易氧化变色,不耐久等问题。其次从砖灰、灰油、油满等需要加工合成的材料来看,砖灰普遍存在粒径偏小,加工成品的各类砖灰不符合目数及配比要求;灰油熬制不按原料配比,并多以半成品油代替成品使用;油满调制不按固定配比,油水比例明显不足。这些材料质量的问题反映在油画工程中,则使地仗强度不够,出现开裂、脱落;油饰暴皮;贴金部位光泽变暗,使工程质量无法保证及控制。?中国古建筑营造网6Wyb@*A*h
  
M8jT!w n:E}J/@/Yx0  面临以上诸多问题,为了更加科学地保护好文物建筑,使文物建筑修缮这一传统行业继续得以生存、发展,并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事这一行业的有关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并立即着手解决传统材料在文物建筑修缮当中的使用问题,制定规范、标准,优化市场供销环节,统一产品规格,完善及改进生产、加工工艺,规范企业行为,加大检测、试验手段及力度,强化质量管理及监督,同时提高人员素质及专业知识水平,从而使文物建筑的修缮质量得以提高,真正体现出当今社会对文物保护修缮的特点及水平。?
2s4i E({s}0(作者为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文物工程监督站工程师)中国古建筑营造网qZr_p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关于北京鼓楼、钟楼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方案的函

下一篇:关于武乡会仙观保护规划的批复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作者信息
  • 联系人     未注册
  • 地区全国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