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学意识中蕴涵了怎样的中式设计美学

日期:2016-01-30     浏览:0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禅宗认为“万法尽在自心”“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只要达到“明心见性”,一念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得到了妙悟,就是佛了。禅宗最讲究的就是一个“空”字,追求“气和容众,心静如空”,它体现出的一种虚白空灵的空寂之美,正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所
 概述:在禅宗的精神触发下,禅意的空间设计呈现出一种“无相”和“空相”之感,追求一种空灵、发现精神世界中的动静规律和空间变化,最终达到虚与实、藏与露、动与静、雅与俗的完美统一,禅学意识中蕴涵了怎样的中式设计美学?
1、虚实与空灵中式设计美学
虚实是中国艺术的重要概念,同“有”与“无”、“黑”与“白”一样是一种辩证关系。禅意式的空灵,是从虚的气韵直至“平淡天真”,这是一种“化境”。老子曾说过,“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因此,虚实相生、计白当黑是中国人对空间艺术上的一个重要认识。中国画很重视空白,空白处并非真空,而是灵气往来的生命流动之处,它能激发出人无限宽广的遐想。这也正如同于琴曲中的弦外之音,追求的更多是意韵之美,虚空不见的意境才是音乐所要表达的最本质的东西。
 
禅宗所表达的虚实关系,追求的是“空寂”,以“空”显“实”,重在“空”和“虚”字上。在建筑设计中,通过虚实的门窗纳入周围实景,使实景化为游人心中的虚境,这是古典空间艺术令人形成深远无尽的感觉和妙趣的重要手段及表现形式。
 
“实”,作为客观事物,总是有限的;而作为艺术空间之景,却是融进了无限的想象力与情感创造,因而是难以穷尽的,并随人的想象与情感而变化,早已超越了有限的形迹。实处生虚,化实为虚,幽深清远,含蓄隽永,从而创造出中国园林和室内空间的灵动之美。
2、动静哲学
动和静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同样也是相互矛盾、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禅宗意义的动与静包含着淡定、恬静的状态,要求自己修身养性,达到“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忘”的境界。
 
在设计中,水的运用就体现出了禅宗动与静的原则。中国人把水体称之为生命之水。众所周知,水具有浪漫、灵动、欢快、强劲、清新而平和的特性。但禅意的水更多强调的是它的平静和融合,主要采用静态水面来营造出一派平和悠静的自然环境,主张静态美感。禅意有时也采用水的动态,刻意强调水的欢快和强劲。如左图,为笔者所设计的天津某俱乐部休闲吧景观,其设计是以环形喷水装饰于圆形钢琴台周围,向上喷涌的动态水柱使整个钢琴台仿佛被水托起一般,空灵的漂浮在空气中,产生一种梦幻般的视觉效果。这样的水体便与静谧的环境形成了动与静的对比,从而使整个室内环境显得更为静谧。
3、平淡至极中式设计美学
上面提到了禅宗中的“平淡至极”,禅宗提倡“返璞归真”、“平淡至极”,至极之后才有宇宙万物的涌动。天真显露,才有活泼生机往来的空灵和变化。心中廓然无一物,才会有真实的生命与宇宙自然真纯的光气混入,这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周易》“贲”卦中蕴涵着同样的美学思想。“贲”是卦名,《说文解字》里说:“贲,饰也,从贝卉声”。“贲”即今日所说的文饰、修饰、装饰的意思。“贲意识的产生,就是人类原创审美意识的产生。”
 
“白贲无咎”以白为饰,它不是指不要文饰,而是饰终返素。绚烂至极又复归于平淡。“贲”卦所倡导的清新、自然、朴素的审美境界在唐宋时期受到极大的重视。苏轼曾说:“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也就是说,事物应该追求文饰美,而美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朴素和自然的“白贲”之美。这同禅宗的哲学用语 “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不谋而合,一脉相通。
 
禅宗所体现的人类自身的精神理念,倡导质朴的生活方式,不仅是对古人的精神面貌的展示,也是对我们当代人精神境界的提升。禅境的明净清远、返璞归真,在这洁净的空间中,以内心的“实”来填充空间的“虚”;以内心的“静”来抑制社会的“动”;以内心的“淡”来抑制社会的“繁”,这样,人的精神最终便可自由徜徉、轻松调解,负重的灵魂便可以得到一种释放。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古建筑天井:承载美好时光的四方天地

下一篇:赏武当建筑群金银币:楼台隐映金银气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