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苍南县文物普查队在分水关附近普查时发现了这一特殊的合葬墓——阵亡兵墓,当地人称“大兵墓”,该墓位于苍南县桥墩镇分水关、马分公路的内侧山坡上,坐东面西,圈椅式,墓由墓室和二级拜坛组成,墓圈用水泥浇筑,穹顶上置有一塔顶状物,用石灰浆夯制而成,平面呈六角形,葫芦顶,高60厘米,各面宽120厘米,六角略微起翘,墓室上方置有一墓碑,青石质地,讹角方形,碑高57厘米,宽47厘米,楷书阴刻直行,碑刻中心刻“福建福宁镇标堵剿会匪阵亡兵墓”,右侧刻墓葬坐向,落款为“桐山合营公建 大清同治戊辰年(1868)十月吉旦 立”,字宽4.5厘米,高5厘米,碑刻下端中心刻一香炉,供祭奠焚香之用,墓室分两穴,前用封穴石封闭,第一级拜坛平面呈方形,两侧砌筑方形祭台,第二级拜坛为泥土地面,略呈方形,2002年修建高速公路时由原地址迁移至现处。
《方舆纪要》载:“叠石、分水二关,俱闽王时筑,以备吴越”,清嘉庆《福鼎县志》载:“……康熙八年,总兵吴万福……置桐山营。”,清咸丰初年,浙江平阳钱仓成立金钱会起义军,金钱会及其后期的红布会活动一直延续到同治三年(1864),同治三年6、7月间,清政府和地主绅士联合组织对红布会进行血腥镇压,在分水关一带,战事激烈,清军伤亡严重。战后清军尸体就地掩埋,并建此合葬墓,它是金钱会起义军浴血奋战的史实,也是清军政府镇压红布会的历史见证,它的发现对于研究清末苍南福鼎两县的社会人文历史、社会治安情况、金钱会等农民起义历史以及丧葬习俗具有一定的价值。(浙江文物网 章鹏华)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