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上虞市普查队在丰惠西南门外新登录一处元代古城墙遗址。丰惠西南门外,长者山下修篁夹道,碧水环绕,风光旖旎,残存的古城墙土墙基从长者山的山岗上逶迤而下,在原城墙三个水门之一的水西门一带,我们见到了三段被新修的公路隔断总长约400米尚幸存的土墙基,顶上长满杂草,残高2—5米,宽4米,土质呈砖红色,夯筑紧密坚致。站在墙顶上放眼远望,依稀感受到昔日古城墙高大雄伟的壮观景象。
据明万历《新修上虞县志》记载,古城丰惠最初没有城墙,只有衙城周一里又九十步,到了元代至正年间(公元1364年)方国珍率众始筑城,周围十有三里,高二丈,厚一丈五尺。明洪武20年(1387年)信国公汤和拆丰惠城墙之石筑临山卫城,县城惟存土基。至明嘉靖18年(1539年)知县郑芸在原址上重建城墙,内外用石砌筑。当时的城墙依山傍水,东南平衍,西北因山为隍,西南则跨长者山,雉堞敌楼,颇为壮观,作有旱门五,水门三,城墙之外还有护城河,堪称固若金汤。据传,明嘉靖34(1555年)年倭寇进犯,曾入侵丰惠东门外烧杀抢掠,但终无法进入丰惠城内。
上虞历史上曾先后有二处城墙,一处是丰惠的古城墙,一处是沥海抗倭所城,随着岁月的流逝,沥海抗倭所城早已消失殆尽,丰惠古城墙也在清光绪末年及民国初年渐渐被毁,解放时古城墙已残缺不全,现仅在长者山下残存一部分遗迹,诉说着丰惠古城的悠悠往事。丰惠古城墙遗址见证了古城的沧桑变迁,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浙江文物网 王晓红)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