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上虞市普查队在古城丰惠镇开展普查时,新发现一处建于清光绪十七年的上虞县慈善机构旧址——积善堂。
据清光绪《上虞县志校续》记载:“积善堂在县治西南旧系新令到任公馆计屋三十余间,同治四年知县王嘉铨筹款买民房置,岁久坍塌。光绪十七年知县唐煦春暨邑绅经元善等公议改为善堂筹款重修。” 当时有不少乡绅富贾积极募捐,包括上虞民族资本家陈春澜、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的创始人经元善等。积善堂不仅收养弃婴,还创义塾,施医药牛痘,施衣粥棺木,服务内容日益丰富,成为一处“将救生命于斯,赡贫寒于斯,疗疾病于斯,养蒙作圣亦于斯”的大型公益慈善机构。
积善堂旧址位于丰惠镇庙弄社区站弄口,“站弄”为“站笼”的谐音,“站笼”又称“立笼”是清代关押罪犯的一种刑具,旧处古县衙(已毁)旁。建筑坐北朝南,由前后二进及两侧厢组成,中为宽敞的天井,总分布面积840平方米,现仅存前进及东侧厢。前进面阔五间,各缝梁架穿斗式,三柱用五檩,明间前开八字墙门,檐柱和金柱间设四檩卷棚廊,廊下设月梁,上承斗拱,下饰雀替,檐柱上施简易牛腿,除明间外,其余各间前后檐墙体居中辟窗。东侧厢面阔五间,穿斗构架,五柱用七檩,圆椽上铺望砖,小青瓦屋面。前进与东侧厢有廊相通,室内各间均可相互贯通。
丰惠自唐长庆二年始至1954年一直是上虞县治所在,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乐善好施,蔚然成风。积善堂旧址的登录对研究我市公益事业的发展演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浙江文物网 王晓红)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