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改造历史建筑 桐庐古村焕然新生

日期:2015-12-01     作者:99古建    浏览:57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浙江在线12月1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江帆 见习记者 林雅琪 通讯员 胡轶敏 唐志立) 冬夜清冷,细雨迷蒙。绕过村口的那棵百年古樟树,穿行于青石板铺地的古巷中,我们就这样进入了位于桐庐县江南镇的深澳古村。 古村似乎还是原来的那个模样。雕梁画栋的明清古建

浙江在线12月1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江帆 见习记者 林雅琪 通讯员 胡轶敏 唐志立)冬夜清冷,细雨迷蒙。绕过村口的那棵百年古樟树,穿行于青石板铺地的古巷中,我们就这样进入了位于桐庐县江南镇的深澳古村。

  古村似乎还是原来的那个模样。雕梁画栋的明清古建筑,光洁圆润的青石板路面,时时提醒人们,这里曾有着数百年的悠久历史。而古村却又不全是以前的模样。轻柔的音乐声与浓郁的咖啡香,新锐的时尚气息与怀旧的文艺范儿,在此交融碰撞,并行不悖。

  雨滴顺着屋檐滑落,打在鹅卵石上滴答作响,仿佛奏响一首交响乐。而如今的深澳村,在经历过一番挣扎与蜕变以后,确已华丽变身,奏响着一曲生机勃发的新乐章。

修复改造历史建筑 桐庐古村焕然新生

  人去楼空,“空心村”要复兴

  深澳村的老街长约200米,两侧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清朝中后期及民国的建筑。这里有诸多文物保护单位,申屠氏宗祠、怀素堂、恭思堂、景松堂等等。千百年来,这些古朴风韵的大街小巷共同维持着深澳古村的魅力,深澳村民们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辛勤劳作,耕耘栖息,延续着独特的江南徽派文化。

  若是在几年前,用“落寞荒凉”来形容这里并不为过。村里的古宅多历经数百年风霜雨雪,给居住于此的村民带来诸多不便。于是,村民渐渐搬出了这些世世代代居住的老房子,老村片区越来越空,八成以上的古建筑无人居住,深澳也便成了远近闻名的“空心村”。如何复兴古村,亦成为深澳人苦苦思索的问题。

  2010年,桐庐县出台《关于开展农村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计划用5至8年时间对全县保存较好,并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1000多幢民国以前的历史建筑进行抢救性维修。2012年,深澳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截止到目前,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已经先后修缮了50多幢古建筑。

  古村落的历史建筑修缮工程有力地推动了本地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经济效益。去年,江南镇接待游客68.3余万人次,餐饮销售达到2628万元。今年国庆期间,“民国记忆”咖啡吧正式开业,单日最高营业额近万元。

  古村蜕变,唤醒“民国记忆”

  雨夜,深澳村的卵石小巷中,一曲《夜上海》悠悠地从怀荆堂“民国记忆”咖啡吧中传来,低吟着它在民国时期留下的故事。

  建于明末清初的怀荆堂经历了四代传承,到了民国时期,第四代子孙申屠辛办学堂、抗日军,为这座古建筑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民国记忆”之名也由此而来。

  2014年,江南镇从杭州请来专业设计团队,计划把坐落于深澳老街的怀荆堂改造成一间具有民国风情的咖啡馆,既保存建筑原有的风貌,又发挥出其实用价值。于是,古铜色留声机、褐色真皮沙发、老式电风扇、手提式煤油灯……这些民国时期的标志性物件被搬进了明清堂楼屋的雕栏画栋中。游客们可以一边喝着专业咖啡师调制的咖啡,一边听着旧上海的音乐,抬头便能看到上百年历史文明的风情。

  “‘民国记忆’咖啡馆探索的是如何利用好老建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江南镇党委书记说,“古建筑通常被认为好看不好用。投资商们过去想到的都是一些老概念,比如开个博物馆。在他们的概念中,古建筑与现代是无法融合的。”江南镇党委副书记项芳农说,“民国记忆”咖啡吧就在探索如何打破屏障,让“古”为今用。

  新旧之间,融汇历史变迁

  “以前是外出招商,千方百计拉别人到我们这里投资,现在反过来了,家门口选商,不符合古村落发展思路的,我们坚决不要。”项芳农谈起未来的发展,满脸骄傲,“我们把古建筑妥善修缮利用,既是对古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又在发挥着古村落的美丽经济。”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雷,多年来一直在寻找乡土中国梦实践的地方,几经勘察,最终把梦想选在深澳落地。在深澳老街上,一幢清朝古建筑、一幢六七十年代的老房以及猪栏等附房,成为他的“云夕·深澳里”民宿项目的实践场所。

  第一次看到“云夕·深澳里”的人都会被它的外观所震撼。通体纯白的建筑临水而立,细看之下就会发现,这白色白得有一些特别。改造之前“云夕·深澳里”的外墙就是白色的,但由于建造时间久,墙体已经斑驳零落。张雷从此得出了启发:“新”与“旧”,这对矛盾共同体,在时间轴上是无法交汇的两个端点,但是在建筑中,它们是否能够融合?

  “让新旧、变迁在这里融合,”张雷大笔一挥,在老旧白墙上又刷上白色新漆。同种颜色,一个存于历史,一个发于当下,在同一个界面交错,诉说着来自两个时空的故事,“我想通过这种新旧关系的处理,探索老房子的新生命,新房子的旧时光。”

  此外,村里的9幢老房子现已成为中国美院学生的实践基地;村里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青源小学,将被建设成青年联谊会的学术研讨基地;甚至,连废电站都获得了新生。屏源电站最近引入了漫野高端民宿项目,已经进场动工,设计团队是研究中国山乡、野奢酒店的德清裸心谷原班人马。原本能耗高的电站成了零排放的民宿,真正实现了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转型。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古建筑是先人巧夺天工的智慧结晶,值得认真保护

下一篇:悬空寺是怎样建成的?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