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保护,不可假人之手

日期:2015-11-06     作者:99古建    浏览:47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万圣节期间,美国女巫小镇萨勒姆却因徽派建筑荫余堂上了话题榜。早在2003年,便有媒体报道称,面临拆迁之虞的荫余堂经美国学者发现,被拆卸后一砖一瓦运至大洋彼岸。如今,这座200多年历史的徽派古民居在当地迪美博物馆重获新生,成为镇馆之宝。网友惊叹于徽

万圣节期间,美国“女巫小镇”萨勒姆却因徽派建筑荫余堂上了话题榜。早在2003年,便有媒体报道称,面临拆迁之虞的荫余堂经美国学者发现,被拆卸后一砖一瓦运至大洋彼岸。如今,这座200多年历史的徽派古民居在当地迪美博物馆重获新生,成为镇馆之宝。网友惊叹于徽派建筑之美的同时,不免扼腕叹息,土生土长的古建筑竟流失海外,且在国内外遭遇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事实上,这已不是徽派建筑首次流落他乡。2013年,演员成龙宣称,将其个人持有的4座徽派建筑捐赠给新加坡高校。一时间,舆论哗然。单从古建筑保护角度论,古建筑外流,并非不可原谅。在国内保护不力,诸多古建筑风雨飘摇、危在旦夕的背景下,它们至少可在异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并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载体,向世界展示东方古国的建筑文明。


然而,古建筑保护不能总是假人之手。众所周知,就地保护是古建筑最好的归宿。徽派建筑的过人之处,不仅体现在其超凡的建筑工艺与精湛的雕刻手法,更在于它与青山绿水浑然天成,和谐共生。一旦离开当地自然与人文环境,百年老宅便只剩丢了精气神的空皮囊,谈不上真正的保护与传承。

 

遗憾的是,就地保护并非总能落到实处。不管是美国学者从推土机下抢救出荫余堂,还是成龙舍近求远转投新加坡,无一不凸显出国内古建筑保护的困境。在早年冒进的城镇化大潮中,大量古建筑让位于城市高楼,被夷为平地。

如今,在空巢化的乡村,大量古民居早已人去楼空,因年久失修与风雨侵蚀而自然毁损。因此,异地保护才成为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举。除了流失海外,大量的徽派建筑经民间收藏家之手,在江浙一带重建。据悉,安徽黄山市启动了“百村千幢”工程,类似荫余堂的古民居不再被允许离开故土。

古建筑是历史与文明的见证者,在现代社会理应有一席之地。古建筑外流,让人心痛,也让人庆幸。我们更应反思,古建筑保护,何时不再假人之手,让本土保护成为其最好的归宿。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安吉鹤鹿溪村古建保护新探索

下一篇:现存最大古建佛光寺“拄拐”多年盼修缮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