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缙云县普查队在溶溪乡普查到一座有确切时间可考具有典型时代风格特征的明代古民居——里处道坛。据《徐氏宗谱》载,该宅由生活在明万历间的“七份”建造,他们分别是徐继綬、徐继祖、徐继善、徐继缨、徐继綬、徐继绣等(有出生记录,时间在明万历己丑1578—明万历辛丑1601年间)。
里处道坛位于缙云县溶江乡前溪村149-152号,坐西朝东,土木结构,硬山顶,为明代建筑。据当地村民回忆,原建筑设计为门楼、正屋、后堂的三进二天井式格局,始建时因故最终没有建成门楼、后堂,使得现在的格局平面呈“ ” 字形——形成了正屋带前后院两侧厢楼的建筑。正屋面阔三开间,进深为5柱5檩前后均带下檐。进深12.8米,楼栅密布,为17根。明间较两次间宽得多,面阔为5.15米。明间檐檩下皮题材为富贵牡丹、翔凤展翅,雕刻层次分明,既纹丝毕现又简洁明快,不同于清的繁复和匠气。两次间前檐柱与檐枋间用一斗六升的斗拱。里处道坛檐柱均为方柱,硬木,抹角处开线流畅。屋面举折平缓,出檐深远,由倒“茄子”状撑木支起挑檐枋,檐口不施滴水。
整座建筑风格时代特征明显,所有的柱础均为方形木柱础,撑拱为简单的倒“茄子”状;除了正屋明间檐枋有区别以外,四周所有檐檩与檐枋之间均用一斗六升斗拱;所有这些构件,无不线条简练,比例匀称,线条柔和,风格独特,造型奇丽,设计匠心独运而又显得异常洗练。
这座明代的江南民居建筑,它不同与官式建筑,也不同于北方建筑,它宗教感较少,有更多的人文气息。 在做法上有很多创新之处。在风格是体现了明代非常重要的文人思想、文人文化的特质。 建筑上体现了更多斯文和雅致。对于比较富庶的江南地区,更新换代较快,缙云县清代重建的建筑比较多,明代建筑留存实物相对较少,且这座能明确时间的民居的发现,对于清初与明后期建筑的界限提供了依据,意义非常。(浙江文物网 马丁云)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