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队赴肯尼亚 千万里探寻郑和遗迹

日期:2015-09-08     浏览:7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北京大学考古队提供明永乐十二年,郑和率领船队从苏州刘家港出发,第四次远航西洋。史载,此行船队到达了今天东非海岸肯尼亚的拉穆群岛等地。2010年7月,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组成的第一支中国考古队抵达肯尼

+{;?S"{W0

2vWW8pm6Vvf0 99古建网(A:[?!E-p}/f

北京大学考古队提供

3m5|pG)[Fo0

w$_n1H5| F0明永乐十二年,郑和率领船队从苏州刘家港出发,第四次远航西洋。史载,此行船队到达了今天东非海岸肯尼亚的拉穆群岛等地。99古建网g3I]4]?3OhZje%W

99古建网 zs2E~0r

2010年7月,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组成的第一支中国考古队抵达肯尼亚,由此拉开了中肯考古专家携手发掘历史遗存、探寻郑和遗迹的帷幕。

%m"E0g0@Y0 99古建网 E2R#iP&L

老故事再续新篇

O-J#qn&C8w4O3n0 99古建网5fHR^j{:`]*U5F5?

这次中肯联合考古缘起于郑和下西洋中的基因故事。早在1994年,美国女作家李露晔出版了郑和传记《当中国称霸海上》。书中叙述了她在肯尼亚邂逅的传奇:一位黑人自称是中国人的子孙,是数百年前在肯尼亚拉穆群岛中沉没的一条中国商船幸存者的后裔。此后,有外国记者大胆推测:这些自称有中国血统的人,很可能是郑和船队的后裔,这神奇的血脉相连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99古建网ES!sONX

99古建网PX1a4ITPxbR

2010年2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肯尼亚国家博物馆举行签字仪式,对肯尼亚拉穆群岛等地的水下及陆地文化遗存进行为期3年的联合考察发掘,该项目是根据2005年12月和2007年4月中肯两国政府的相关协议确定的,它开拓了中国对非合作的新领域,也是中国考古走向世界迈出的重要一步。

C|lOI y W0 99古建网1NF/f8Dk5V-lH9@

2010年盛夏,当中国考古队抵达肯尼亚蒙巴萨机场时,前来迎接的肯尼亚同行所表现出的热情令所有在场的中国人动容。肯尼亚国家博物馆海滨考古部主任奇里亚玛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高兴地说:“美国人来找我们合作,我们拒绝了;英国人来找我们做论文,我们也拒绝了;肯尼亚人就愿意与他们热爱和热爱他们的中国人合作!”肯尼亚国家博物馆派出了堪称最强大的学术阵容与中国考古队合作。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中国考古队员每天都能看到肯尼亚同行热情的笑脸,听到他们真诚的问候。99古建网ls5|3l3QE[

99古建网M6D[nE&r5ebIn

到肯尼亚不久正赶上伊斯兰教的斋月,但是专为中国考古队服务的非洲厨师还是把晚餐搞得像模像样:开胃菜,主菜,餐后水果,然后是茶和咖啡。而中国考古队对肯尼亚当地宗教习惯的尊重,也赢得了当地人的称赞。由于中国考古队的到来为当地人创造了不少短期的就业机会,当地人对中国人自然怀有感激之情,常有小朋友送来椰果、小工艺品,有一次竟送来一大块青花瓷碗底儿,比考古队挖到的所有青花瓷片都大。

QK{w/sfyL0 99古建网fH9{ @j8l

中国考古队驻地距考古工地较远,肯尼亚朋友特意找来了两辆改装的丰田汽车供中国专家出行。每当车子行驶到驻地附近的村庄时,村里的孩子们便会高喊“ciaociao”(意大利语“你好”),原来此前来这里度假的多为意大利人。而当中国考古队员们快要回国时,孩子们已学会用汉语地高喊“你好、你好”了。99古建网2rpW%u:{

t&Z+k"c4P;W0推荐阅读:99古建网t d0H7}+t;Y`9D

#e,CG8LDX)sa0耶路撒冷墓穴或发现2000年前钉死耶稣钉子(图)99古建网Z:J'u`-P w[3i'l

v5htcf0淄博花釉瓷器99古建网 ?)M(Y@ t7t

G(D-?_ | OF-r0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99古建网]BoxX1E$W'F

99古建网"yI"t P`i E[

慈溪市革命烈士陵园

M2i$@F g#nb-b(~0

\Ns.o D|} u~0分页:[1] [2]99古建网)IY^q nE J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西安别样博物馆之路 48小时穿越周秦汉唐

下一篇:江宁“九十九间半”“大手术”后开馆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