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完美呈现还是“画蛇添足”?是创新还是亵渎?是提升影响力还是利益驱动?
4月20日,由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历经4月、耗资3000万元精心打造的升级版“夜游龙门”项目惊艳亮相,给游客呈现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不过,卢舍那大佛的一身“霓裳羽衣”也引发了一场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大争论。
【景观】卢舍那大佛披上彩衣
4月20日19时30分,继2007年龙门石窟景区首次推出“亮化”工程后,作为第3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重头戏”之一的升级版“夜游龙门”项目惊艳亮相,东方今报记者和慕名而来的3.3万游客一同欣赏了这场如梦似幻的“视觉盛宴”。
灯光渐次亮起,石窟顿时变得金碧辉煌,生动起来。山石碧树间灯光闪烁,西山窟区万千佛陀重塑“金身”,端坐在莲花台上的卢舍那大佛身披彩色袈裟,周围的菩萨、天王也“身着盛装”,栩栩如生,不少游客直呼“震撼”。
洛阳龙门旅游集团总经理黄永灿表示,如果说原来的“夜游龙门”为亮化的话,升级之后的“夜游龙门项目”就是美化。所有设计按照佛学文化,做到静而不闹,佛像色彩搭配参照同时期佛像颜色尽可能复原。对于卢舍那大佛,设计人员在参考佛像过去色彩的基础上,通过高科技的灯光技术,最大限度地还原了佛像当年的色彩。
洛阳龙门旅游集团景区策划营销管理部部长王青茹说,历史上记载的卢舍那大像龛也是有色彩的,但历经千年历史风化而脱落,已难见整体造型,难现全部神韵。此次亮化升级再现了大唐盛世佛教繁荣的盛况,是对文物最完美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