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多年宋皇裔宗祠菉猗堂古建筑群开修

日期:2015-09-08     浏览:42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昨日,记者从珠海市斗门区获悉,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宋皇裔宗祠菉猗堂古建筑群近日正式动工修缮,预计投资超过600万元,按照“修旧如旧”原则,计划明年5月完工。记者同时了解到,菉猗堂古建筑群目前已经申报国家级文
99古建网1~Xj%o;Q%K z*N8B

99古建网CtF AnlWR

99古建网KvN6B3^Vl

99古建网zx9S2m M3G[

8p:o-F!vPnP9b0昨日,记者从珠海市斗门区获悉,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宋皇裔宗祠菉猗堂古建筑群近日正式动工修缮,预计投资超过600万元,按照“修旧如旧”原则,计划明年5月完工。记者同时了解到,菉猗堂古建筑群目前已经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相关审批工作已进入倒计时。经全面重新修缮后,有关方面计划将古建筑群以及南宋皇室后裔的赵家庄整体开发为以反映宋王朝皇室变迁为主线的旅游景点,打造成可与“苏州园林”相媲美的皇家庄园。

4{R l s$Yz?.z0 99古建网;h7v.j a F3q8Z.|

全省唯一皇族古村落

2Tyf\!f`Jn0 99古建网g@R'M~

位于珠海斗门的南门村从明朝永乐建村至今已有600年,该村是广东省唯一“皇族古村落”。南门村现有6000多名居民,其中八成为赵姓,均以宋朝皇族后裔自居。据介绍,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三弟是魏王赵匡美,而南门村赵氏子孙,便是魏王赵匡美的后人。1234年,魏王赵匡美的第八代孙赵怿夫到广东任香山县县令,任职3年,死于任上。其三子赵时鏦在崖门之战后,避祸隐居斗门大赤坎。赵时鏦的子孙后代在大赤坎生活了数十年后,又于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迁居今天的斗门南门村。99古建网DT`0BDbD

99古建网kHA*a6r

菉猗堂修旧如旧

c*NyEhP0R0 99古建网gVU nsgU

在这个古老的村落里有坐落在村中的古建筑群五祠;古木参天的后花园尽是古松、古柏、石榕;两条分别纵横南门村的古色古香的石门街;建于清末年间的砖木混合的10多处民宅。

]qO;o ^6J |:l0?\0

A@(gI!}%F"?#J0在南门村众多的古建筑中,赵氏祖祠菉猗堂最为瞩目。菉猗堂气象巍峨,整体结构严谨凝重,古朴典雅。菉猗堂建筑群主要包括菉猗堂、逸峰赵公祠、山赵公祠,每个祠堂基本格局为三进三间四合式。据斗门区博物馆提供的资料显示,它始建于明代景泰5年(1454年),是魏王赵匡美的第15代后人赵隆以其曾祖父的别名“菉猗”立祠纪念,从1454年到1997年间曾几次重修。99古建网IZ ZXZ

99古建网)C&bX0E uNN

由于历史原因,菉猗堂建筑群以前曾作为祭祖和小学校舍使用,目前祠堂各处已有不同程度的损坏,现有的雕刻、壁画不少是村民后来仿造的。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此次修缮工程将做到原来的建筑平面布局、造型和艺术风格等形制均将原样保存。

W5@ z/w n.q ZzPT0

/mxj0Dw A;S/y0菉猗堂古建筑群目前已经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南门“蚝宅”为珠三角古代标志建筑

#c;V)[ O%{0 99古建网B,a;}4qZ8^CpM

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审批已经进入倒计时

TQ0urA2fr n0

8V5tH$l.]2@|b-B0记者从斗门区文化部门获悉,菉猗堂古建筑群目前已动工修缮,并已于去年启动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相关审批工作已经进入倒计时。南门村古建筑群全面修缮和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同时,当地政府也在同步着手对菉猗堂古建筑群及赵家庄进行包装和旅游开发,计划打造成一座不逊于“苏州园林”的皇家景观。99古建网/TN q3q:gP

s Ti eH5y J*e0根据规划,将按照国家有关文化保护法规,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前提下,对南门村古建筑群作整体修缮,重现宋王朝“皇家庄园”盛况。99古建网VM'MA L1wj7Q

T;A+a2N*mMX0南门“蚝宅”渐成绝响

7O5^Er oo \-G;\0

E+Tv1~V6Y5{1hP0菉猗堂古建筑上使用了大量的石雕、砖雕、木雕、陶塑、泥塑等装饰,而墙上的多幅绘画或以山水为主题,或描画了文人墨客琴棋诗书之乐,清新雅致。最具特色的是山墙用了硕大、坚硬的蚝壳整齐而有规律地排列而成,蚝壳砌成的墙身足足有65厘米厚。99古建网(Z,?,w*h/OBW8TV

99古建网S n3t"k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南京名城保护规划明故宫周边100米不得再建楼

下一篇:狠抓落实确保平安世博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