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迁古村挖出清代勒石

日期:2015-09-08     浏览:26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姑苏晚报100多年前,阳澄湖就禁止挖泥鳅捕黄鳝了2007年3月开始施行的《苏州市阳澄湖水源水质保护条例》规定,保护区范围内一律禁止非法捕捞。有趣的是,昨天在阳澄湖边一个动迁古村工地发现的一块清代勒石上,

8wY3wBc5S5@0姑苏晚报

,Q,GEDnk0

Pr5P5iY"BQ0100多年前,阳澄湖就禁止挖泥鳅捕黄鳝了99古建网5im1oJ2rf

#qRW:n e%n*n(A z,l^0

prv&\n3Y2VJ0

$}s3g[$KhB ]-e02007年3月开始施行的《苏州市阳澄湖水源水质保护条例》规定,保护区范围内一律禁止非法捕捞。有趣的是,昨天在阳澄湖边一个动迁古村工地发现的一块清代勒石上,有关“永禁张鳅掘鳝”的刻文,竟与现在的法规条文不谋而合!苏州博物馆有关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表明100多年前住在阳澄湖畔的村民,已经有了“简单的生态保护意识”,这块勒石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方志价值。99古建网c4a Z]Z }a

)}Ll"xs0发现这块勒石的泾上村,位于唯亭镇夷亭路西侧,北靠阳澄湖,近西港河河滩,以前有200多户村民,经过几次动迁,剩下的100多户近期将全部迁走。昨天,在工地现场,经61岁的村民苏元云提示,用锹铲开高高的瓦砾堆,这块勒石果然砌在门前埠头的台阶上。苏阿婆告诉记者,这块勒石原先立在阳澄湖南面的浦田村(现蒲田村)六市浦,是村民1990年搬过来的,当时是走娄江,花了整整半天,用了4个人力。

JC)f*`*? |(Z'oTie0 99古建网Og&c-Kk/ei-J'@5P9i

这块花岗勒石长2米多(其中碑身1.25米)、宽40厘米、厚17厘米,经水冲刷后,勒石上34个楷体阳文清晰可辨,另有4字模糊。勒石上刻“奉总捕船政分府苏州府元和县”,下刻“张鳅掘鳝荒民在乡强行借宿水旱两草”等。唯亭镇青苑社区干部吴林根是土生土长的老唯亭,“从刻文看,这块勒石是禁止挖捕泥鳅、黄鳝,以保护农田和水渠,同时禁止外乡人(包括船民)强行借宿,以维护一方治安。 ”他说,自己50年代在夷陵山村的舅舅家,也曾经看到过同样的勒石,“像这样的勒石阳澄湖边绝不止一、两块”。《唯亭镇志》主编沈及说,浦田村前称浦田大队,是由六市浦、田堵里2个自然村名中各取一字而成,面积3平方公里,有耕地2624亩,水产养殖内、外塘436亩。他介绍,该村农作物以粮食为主,兼种大棚蔬菜,品种丰富,“挖掘捕捉泥鳅黄鳝,经常破坏田埂、耕地,影响农业生产。这块勒石证明,这种非法捕捞行为在晚清已被禁止了。 ”

qq'c Yv]0 99古建网2W7|e%H/s v k"h/~2b%~5l

昨天,考古学博士、苏州博物馆编辑部负责人程义告诉记者,“这块勒石反映出阳澄湖附近村民,晚清时就有了简单的生态保护意识”。他说,清代工商碑刻多为全国各地商人、作坊主在苏州建立会馆、公所时所立,也有地方官府所立,多为一种行业规定、约定,有的官府虽强制执行,但多还是靠自觉遵守。

h-f P4u3u q0 99古建网X#ph/B.|e

苏州碑刻博物馆副馆长张晓旭表示,“这块勒石是当时的政府公告,相当于现在的红头文件,属于经济碑刻。馆藏石碑中目前尚无刻有禁止挖捕泥鳅黄鳝一类文字的,这块勒石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记者了解到,明清两代苏州经济繁荣,苏州碑刻博物馆馆藏的250余块工商经济碑刻,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盛况,其内容涉及18大类行业。

)Te F(f"{r0 99古建网e,aE:Sz"z8aB

记者 邵群99古建网4PD[ I9W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泰国大皇宫有可能被洪灾淹没

下一篇:中国网:山西太原惊现八角形古墓 墓内绘着壁画写着文字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