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日报
太湖文化论坛将在今年隆重开幕,这于人文苏州山水吴中而言,无疑是一个历史性大事件。
一曲吴侬软语的《太湖美》唱得人心醉,但太湖究竟因何而美就见仁见智了。全世界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型湖泊有100多个,倘若单论自然形胜太湖算不了什么,但要讲到自然山水与人文历史的完美组合就唯有太湖了。可见,太湖以山水为美,更因人文历史而美,舍其一,则将黯然失色。太湖的文化积淀太多太丰厚了,以至于一个时期以来别人眼馋,自己却“身在宝山不识宝”,一旦认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一时却又无从入手。有人说文化是看得见的,也有人说文化是看不见的。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就存在于由看得见到看不见的升华以及由看不见到看得见的积淀过程之中,有人也将之称为“文脉”。文化是人创造的,文脉其实就是人脉,人是活的,人走到哪里文脉就跟到哪里,因而,文化研究,尤其是区域文化的研究,最难的其实也是最高境界就是对文脉的把握了。
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一样,其所谓的区域,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定的地域范围。在古代,一般以大江大河或大型湖泊为依托形成;在当代,城市与城市圈、城市群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主体,于是就形成了世界六大城市群,其中就包括我国的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环渤海湾地区等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区域经济和区域文化。行政区划则是依据国家机器运行需要而人为设置的区界,一般当然都会顾及到原有的区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状况,但主要还是以行政管理的方便顺畅以及政令的上通下达为重要依据。然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区域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从其本质意义上讲是不可能绝对地受行政区划的束缚乃至封锁的,这就最终形成了区域经济和文化与行政区划的犬牙交错状态,自上而下的行政区划把原先自然形成的区域经济文化分割得鸡零狗碎,如我们的太湖流域就被省、市、县直至镇村的行政区界层层分割,在人们的眼中已经看不到一个完整的太湖,更妄论区域经济和文化的研究了。
然而,以经济和文化的区域来取代行政区划是不可能的,按照经济文化区域来进行行政区划的调整也是不现实的。其实我这里说的只不过是在区域经济文化的研究中受现有的行政区划影响所带来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上的束缚。我曾经在多年前无锡的一个论坛上提倡不要再在太湖是属于谁家的问题上纠缠不休了,强调“太湖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湖,我们共同拥有一个太湖”,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环太湖城市圈”的概念,这几年已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并逐步成为共识。其实,我也只不过是说出了一个客观的存在,而所谓的环太湖城市圈,其背后还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包括环太湖经济圈、环太湖文化圈、环太湖生态圈等等,这里的环太湖文化圈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太湖文化。当然,只要我们能够淡化和突破行政区划所长期造成的观念上的束缚,那是任谁都能够看清这样一个历史的演进过程和未来的发展态势。
□莫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