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南京市民、文物爱好者李欣对记者说,在江宁东山街道佘村社区,有潘氏祠堂、潘氏住宅,都是1983年当时江宁县定的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别是潘氏住宅,它是保存了300多年的江南文化优秀古建筑群,住在里面的人如今越来越少,建筑坍塌越来越严重,你们能来看看吗?”25岁的李欣急切地问,6月底,他刚去过一次,仅过一周时间,听说又有一面古墙壁快倒了……
老宅快立不住了
7月3日下午2点多钟,记者找到潘氏住宅,它北面是青龙山、南面是大连山,村头有面积很大的水库,独立田园间,十分幽静。
李欣说,潘氏住宅,像徽式建筑,但又具有南京地域特色风格,青砖黑瓦,不像徽式粉白的墙壁。大院分三个宅院,每宅三进,共计60余间。均为三进穿堂式高墙深院,造型美观,布局巧妙;也有说法,大院应是七进。
大院有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面孔,它有六七扇门,但都锁着,无法走到里面看看内部环境。
门大多是木门,从门缝里望进去,坍塌的墙壁,满眼衰草,宣告着大院不是供游人参观的所在。
李欣说,“前几次我来,打听出原来住在大院里的人们,大多搬走了,住在附近新建的房子里。如今住在老宅范围内的人,可能不到10人。”“老宅快立不住了,人们也呆不下去了。有的门锁一锁数年,都不曾有人动过。”
围着老宅绕了一圈,李欣介绍说,老宅原本占地7500多平方米,后来不断缩小。
绕了一圈,围着老宅有人家,有猪圈,还有公共厕所,就是不见能进去的其他入口。几名妇女扛着梯子走来,把梯子架在老宅的墙上,一人爬上去,在瓦片中采摘着什么,然后扔下来,有人将东西放进口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