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古寺充当民宅半个世纪 消防隐患实在大

日期:2015-09-08     浏览:10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一座古寺和一户人家似乎没有太多的必然联系,然而魏代元一家三口就蜗居在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被兰州市文物局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兴远寺里。这座百年古寺,自1958年以来一直被当作民宅使用,饱受烟熏火燎之苦

j7V:x2Yi;\b099古建网-m/x*e9c1^a7d

99古建网0a6dy*M$j;T#m{

一座古寺和一户人家似乎没有太多的必然联系,然而魏代元一家三口就蜗居在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被兰州市文物局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兴远寺里。这座百年古寺,自1958年以来一直被当作民宅使用,饱受烟熏火燎之苦。今年5月26日,这座古寺又遭遇停电,魏代元一家照明只能依靠蜡烛,有时做饭靠柴火,这为这座木质构造的古寺埋下了火灾隐患,不能不令人担心。

,U(`lm`k ty.R0

r wO*K/~D0明代古寺竟然成了民宅

P?W4I qv6FQy0 99古建网M+y}Q3oY"dxR

兴远寺位于孙家台174号。据了解,该寺初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重建,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现存二层木楼一楹,南北厢房各三间,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1984年被兰州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9古建网J+c,ar#ER

99古建网2@IfF&I)x.Pu:Z

8日上午,记者来到兴远寺,由于缺乏维修,整座寺院破旧不堪,靠近雷坛河一侧的墙体已有部分坍塌。魏代元一家三口住在寺内北边的厢房里,西边一间房屋是他们的厨房。由于长期烟熏火燎,整个木质建筑都黑乎乎的。加之缺乏管护和经营,寺内也早已没有了香火。

it7T(E*@?w2b0

1|c2`S2u;SF`F}0据魏代元介绍,原来他们居住在七里河区磨沟沿一带,1958年,磨沟沿发生洪灾,他和其他5户邻居被临时安置在兴远寺居住,当时他们每个月也向房管部门缴纳房管费。直到2003年,其他5户邻居因为有单位安置陆续搬离兴远寺,只有他依然蜗居在兴远寺。“这么多年了,居住在这里我也担惊受怕,毕竟这是文物保护单位,万一不慎发生火灾,我就成了罪人。”魏代元说。99古建网%`%mC9`Er6l4O

0y4X8Zd$On0遭遇断电古寺再添隐患

@ EYO0X b5?0 99古建网B9\mA+v)n@O Q

兴远寺是老式的木质结构建筑,采光有限。8月8日,尽管已是上午10时许,房间内光线依然很暗。魏代元上三年级的女儿凑在蜡烛下写暑假作业。记者发现,充当书桌的木桌子上,堆积着大量蜡泪。蜡泪下面是桌面被烧烤后留下的黑黑的印记。99古建网;}_'V~o.J.gB

EY2Ud#|*E} |'\ F m0据魏代元介绍,以前他们和孙家台周边住户共用一条输电线路。孙家台其他住户拆迁后,他只能通过孙家台经济适用小区建设单位用电,但小区建成后建设单位撤离,他也无电可用。

E s]/WJ*L T0

unh0A;_(D,bU5s]0记者发现,兴远寺的院子里堆了不少木柴。据魏代元介绍,由于没有电,一旦家里的罐装液化气用完了,就用柴火应急做饭。99古建网"q%y J0j$[

hV/z&Sx \0异地重建古寺也应保护99古建网.G9k$~0V1g^9L0j

99古建网2x AV2SBK'X

随后,记者试图和孙家台经济适用小区建设单位、七里河区拆迁办联系了解兴远寺断电的详情,但对方都极力回避。而对于兴远寺整体的去留和保护,兰州市文物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兴远寺将异地重建,目前相关单位在制定具体保护方案。99古建网b1N/mE$u qBj7|

k4T D(_$J5y5d,`;N3O0不少市民认为,不论做何种考虑,有着400多年历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兴远寺不该被当做民宅使用。现在这座“民宅”陷入断电,只能使用蜡烛照明,而兴远寺又是木质结构建筑,缺乏必要的消防措施。诚如魏代元担心,一旦不慎引发火灾,谁来承担“保护不力”的责任?即使要异地重建,如果没有了原始的建筑样板,又如何重建?99古建网mq#h`jnVc

3J2wxoUb(Vg0Z0推荐阅读:

8C(FP*PLJ|r_|0 99古建网l N5Y!^1k#H,?4l

海口一千年古寺佛堂遭火灾 大量佛像经书被毁

{&sM].c0 99古建网` l*D|WeJ _ p z4L

上海借世博"盘活"老建筑的启示99古建网6l^ RhJa+@B"sc

99古建网B{4IS a1i ?j,L

云南文物普查成果展开展 新发现153项不可移动文物99古建网*]W k'o0y&a6N5D

U:]eb%@~-^0福州重振“海军街” 朱紫坊片区将整体保护修复

.ZG-\%_R3zQ'T5~*B0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安徽省将投入1900万维修保护省级文保单位

下一篇:郧县发现唐代崖墓群 考古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