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工程引发苏州人创意互动

日期:2015-09-08     浏览:9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姑苏晚报年画大师抢制桃花坞小景 离乡老人要捐老古董自6月3日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正式启动以来,近两个月的时间,从专家、学者到各级、各部门的政府官员和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数

YIg"u4`;B*N0姑苏晚报

)[Q8R0pfi'T0 99古建网*c+K1[K A:J#b#X$C

年画大师抢制桃花坞小景 离乡老人要捐老古董

\b%O@-u#_0

yI/r1X4Gok0自6月3日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正式启动以来,近两个月的时间,从专家、学者到各级、各部门的政府官员和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数不清的群众来电、来信、来访,都纷纷涌向古城西北这沉寂已达百年之久的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大家以各种方式热议、关心着这项以“整治环境、改善民生、传承文化、发展旅游”为目标的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纷纷献计献策,用各自的方式描绘着桃花坞美好的未来。

RUe Dv/Ha0

O*d6_5A#? N-g@0中国院士故里忙寻梦

Wr!UEpve |K0

&]/n r/u&zH$ykR k~ y06月30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建设部副部长周干峙在相关人员陪同下,视察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周院士不顾高温酷暑,坚持步行对昆曲传习所、朴园、唐寅故居等进行实地踏勘。当他站在泰伯庙前的至德桥上时,对陪同人员用苏州话说:我是桃花坞人啊,我从小在西百花巷(属桃花坞街道)长大的,想不到皋桥头、阊门西街,除了人比过去多,还是老早的模样。这桥、这水巷要好好修整,好好保护啊。99古建网!u ~$ATm+N.A&LDHi{

99古建网3]pG0Yp

年画大师一月画28张桃花坞小景

Z5zk;fi4g!^%sB0 99古建网Ul/xm^yh*JK

作为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王祖德大师在桃花坞工作生活已经有四十多年,熟悉深爱着这儿的一桥一屋,一树一井。正是由于这片赤子之情,老人不顾年岁已高,从去年起,与同为吴文化研究会专题调研组的同伴们遍访桃花坞的角角落落,开展桃花坞地区历史文化资源调查。现如今看到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桃花坞综合整治工程正式启动了,他再也坐不住了。老人说,先前我是用眼睛看到、用文字记录的桃花坞,现在我一定要用画笔画下桃花坞。于是他从查古籍资料入手,在清末谢家福所著的《五亩园志余》中所记载的王起凤绘五亩园图中找到业已消失的文阊宫、宝华庵等旧貌,用白描开始了桃花坞小景的绘制……同时,那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准提庵、唐寅故居、双荷花池还有桃花坞最具姑苏风情的韭菜弄、张广桥、崇真宫桥等一一呈现于笔下。仅一个多月的时间,老人就绘就了28张桃花坞小景画幅的初稿。而这仅仅是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的东半侧。老人说,在以后的日子,他将继续画下包括桃坞中学旧址在内的片区西部风景,估计《桃花坞》画册完工将不少于50幅。99古建网7[U:O*[*M

99古建网"S2C8o9L]&[D j{2R8ip

离乡老人要捐清代制作木梳手工工具

|8E h n}T0 99古建网h,K;ivie3E!O

出生在西街戈家弄的程如松老人1956年考入了空军第十四航空学校后就离开了桃花坞,长年工作在民航系统直至退休。当老人最近从现居苏州的亲戚及网络得到桃花坞将进行综合整治保护利用时,老人特意从居住地的上海寄来了一封长达三页的来信,由衷表达对这项工程的拥护和支持。信上说:我有太深的苏州情结,苏州是我的根,更是我的精神慰藉。程家数代久居苏州,在清代开创了著名的前店后坊的东中市程祥泰木梳店。现在家里还保存着一些当时手工制作木梳的工具,如果桃花坞打造原生态手工艺作坊需要的话,我可以无偿捐出。

|fg7CF*?0 99古建网s jx q4XS8U \R

通讯员 张凌 记者 沈红娣

C yks5n7G'w4K0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古墓“魅影”现身法库挥锹抡镐盗掘辽墓

下一篇:三十年友城史见证“融汇”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