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日报
昨天,2010第三届中国运河城市发展战略高峰论坛上,围绕“运河文化与商业繁荣”这一主题,与会代表建言——
深度开发运河城市旅游资源
江山(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文化管理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授):开发运河文化必须与开发运河沿河城市经济结合,而运河可开发资源最佳者为旅游资源。运河沿岸具有风光秀丽、人民勤劳聪慧、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三大优势。苏州利用运河资源优势,建高档旅游名城,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深度挖掘:在城市规划上,要建舒适新城供子孙宜居的城市;在景点设置上,要突出吴越风,弘扬博物馆文化;在旅游商品开发上,要结合申遗,扶植具有本地特色的手工业;要与运河沿线城市携手共开发,联线做旅游。
谋求文化与商贸精彩互动
陆春云(沧浪区委副书记、区长):运河的水,始终滋养着沧浪的风物和沧浪的人,造就了沧浪的文化繁荣与商贸发达的格局。运河拉动了商贸繁荣,运河文化也蕴含着浓厚的商业文化。“文化立区”战略要求沧浪区注重运用运河城市特有的文化特质,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利用历史文化遗存,将文化与商贸、旅游融合,演绎运河文化与商贸繁荣的精彩互动。
强化规划政策综合引领
韩若玮 (苏州市商务局市场体系建设处处长):作为运河沿线城市,苏州百姓受益于运河带来的各地文化熏陶和经济交流,促进了一代又一代的姑苏繁华。如何保护和开发运河城市商业,是当代人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我认为,运河经济的发展,是商业和文化、旅游的高度融合,需要在政府的规划、政策引导下,通过市场经济的手段,形成“引导、建设、经营、消费”的不同市场主体,来完成“保持、挖掘、开发、回报”这一循环。
确立产业体系,以科技来招商
刘亮 (苏州大学商学院博士):古运河经济带保护开发的产业定位,应当是传统商贸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有机结合。其具体产业方向,建议确立由生态旅游业、高品位休闲业、传统商贸业、现代服务业和历史与现代文化产业五大产业组成的综合产业体系。
沧浪新城未来将规划建设成为集高新技术产业、商业服务业、高等教育、高尚居住及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区域性集散中心。大力引进外资,发展运河商贸中心,形成新的产业体系,利用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对传统商业文化产业进行改造。同时,要加大对文化技术装备的投入,加强文化产品孵化器建设。在一些有发展基础的领域占领制高点,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科技园区为支撑,以风险投资为保障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增强运河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报记者 新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