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日报
“苏州古城保护与更新”案例入选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表明苏州的经验得到了世界眼光的首肯。
透过世博会这扇“世界之窗”,不应该只是看热闹,而是要看各国城市发展的最新成果与先进的发展理念,拿来为苏州所用。
传统文化与文明成果,既不是“包袱”,也不是沾沾自喜的资本。苏州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借此彰显个性、提升品位、增强竞争力,期待有更大作为。
上海世博会即将启幕。与全国人民一样,苏州人民沉浸在迎接重大喜事之前浓浓的欢庆氛围之中。而作为离上海最近的城市,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无疑将给苏州带来其它城市所得不到的好东西,比如全世界人民关注的目光,比如预计有四成世博游客会来到苏州,将给我市旅游业带来难得的机遇,等等。
非但如此,在“接轨上海、服务世博”的口号下,苏州在许多方面已经或正在参与到世博会的筹备与运作中,比如世博安保,比如派出了各方面的志愿者,比如送去了许多代表吴地文明成果的“宝贝”。所有这些世博会中的苏州元素,足以让我们感到兴奋和骄傲。但这些,还不是最主要的。
最值得我们引以为豪的,是苏州在世博会上有了一席之地:作为国内唯一入选“城市最佳实践区”的遗产保护与利用类展馆案例,“苏州古城保护与更新”将在世博会上营造出一座充满浓郁苏州气息的展馆;而作为世博会6场主题论坛之一,苏州主题论坛 “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也将在我市举行。这表明,在众多城市不顾自身历史文化底蕴,照抄照搬、粗制滥造以至于缺少个性、千城一面的今天,苏州作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在运用传统文化、促进现代城市发展方面的经验得到了世界眼光的首肯,这是比任何一个奖杯或城市排名都更具含金量的。
世界文明数千年,中国更有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如何处理好人类的优秀传统文化、文明成果与现代城市发展的关系,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探索课题。是往前走,还是向后看?是沉浸于对传统文化与历史文明的甜蜜回忆中,还是甩开“包袱”轻装前行?或者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很好地结合起来,因而让城市插上双翼而飞得更高?苏州的古城保护与更新,无疑给世界打开了一个虽不大、却很透亮的窗口,为世界人提供了一个“范例”。
“让世界了解苏州,让苏州走向世界”,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苏州馆的这扇“窗”,为“世界了解苏州”提供了绝好的机会;而上海世博会是一扇就开在我们家门口的“世界之窗”,把一个五彩缤纷、绚烂夺目的“世界”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令人眼花缭乱。我们苏州人向里面张望,看到了什么?应该能学到些什么?
作为经济、科技、文化的“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汇聚了全世界最优秀的文明成果。看到这些璀璨的文明奇葩,令我们真的感到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让我们啧啧称奇。但如果我们看世博仅仅停留在看一看来自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那未免有些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属于当前这个时代的东西,就是要感受到当下全球城市发展的最新成果,学习到各种城市发展的先进理念与经验,特别是各国城市是如何运用丰富的文化、文明成果,来发展经济、提升当代人的生活水平的,这应该就是我们的“古城保护与更新”案例能够入选的原因;这也就是为什么每一届世博会留下的,都是代表那个时代发展的尖端成果,都是有着深刻鲜明的时代印痕的:比如1889年巴黎世博会留下的埃菲尔铁塔,体现了那个世纪建筑技术的最高成就;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留下的原子模型塔,表达了当时人们对和平使用核能源的美好愿望。
正如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所表达的一样,感受城市文明,促进城市发展,这应该是上海世博会,这样一堂在我们家门口上的 “大课”,带给我们苏州人的最重要和最深刻的启示。
对于苏州这座城市的表达与展示,我们不能苛求给“苏州馆”拍电影的新锐导演宁浩,因为他还是个“外人”。他说拍一部在苏州馆展播的电影的难处是:太现代了不行,怕失去了苏州的深厚;太古典了也不行,怕失去了苏州的活力。但作为苏州人,我们应该知道如何拍好苏州城市发展这样一部“大片”。
值得欣慰的是,在我们这座城市的发展中,从来都不乏这样的眼界与手笔。特别是我市从去年开始提出的“三区三城”建设目标,一项重要的指标,就是要力争让苏州成为 “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而就在世博会召开之前,我市又专门召开相关会议,专题研究吴文化的研究、保护、传承与弘扬,而且把着力点放在了弘扬与利用上。这些,在外人看来,也许是与世博精神的不谋而合;而对于真正熟悉苏州历史与发展轨迹的人来说,不能不佩服这是非常具有远见卓识的。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蒋宏坤在吴文化的相关会议上,提出要把吴文化作为苏州的第一优势,通过研究、保护、传承、弘扬,让特有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进一步彰显苏州这个城市的个性,提升苏州的城市品位,由此进一步增强苏州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有了这样的好的发展理念,并且在上海世博会这样一个展示文明与进步的世界博览会的强大辐射与影响之下,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是不是可以大胆地展望,借助厚重的吴文化,苏州能在更高的层面上得到更大的发展,在5年后的下一届或者更长远的一届世博会上,能否使我们这座城市在更大的平台上成为“范例”?到那时,相信作为苏州人的我们,不仅仅是感到骄傲与自豪,而更多地会是体会到身处这个城市中的无限幸福吧。
蒋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