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晚报
2010上海世博会闭幕后,世博会苏州馆被移建回苏州,高新区的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成为了最终落户的永久展示地。作为苏州千年古城的最佳缩影,世博会苏州馆新馆将于2011年5月1日起正式对外开放。此前,在为期184天的世博会中,苏州馆以缤纷多姿、古典雅致的形象接待了世界各地的125万游客,而今后市民们将可以在自己的家门口领略它的风采。
昨天,第一批世博会苏州馆物资正式装箱起运太湖湿地公园。本报记者在现场全程记录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万年桥”石板交接
传承“古城保护与更新”主题
上午11点,随着“万年桥”第一块金山石起运,世博会苏州馆搬迁工程正式启动。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苏州馆移建项目负责人祝钧从世博会苏州馆馆长助理范芊手中接过了搭建万年桥的第一块金山石。万年桥是苏州桥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也是世博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浓缩了2500年的古城保护和文化底蕴的苏州馆,利用外桥搭出来的半座万年桥,不仅是空间利用的完美典范,也是整座苏州馆的点睛之笔。
范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错落有致的石板铺就的“万年桥”,在世博会举办的184天里,是无数中外游客的必经之路,走过万年桥,就好像走进了“老苏州”的那段回忆里。作为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里最早竣工的展厅,苏州馆向世人完美地展示了“古城保护与更新”的主题,现在苏州把这座美丽的场馆移建太湖湿地公园,也是希望把这一主题能继续传承下去。
每根梁柱都有编号
馆内物资由易到难分批运送
作为《姑苏晚报》上海世博会的特派记者,在世博会举办的六个多月时间里,记者曾多次到访苏州馆,见证了它一次又一次的惊艳变化。昨天,或许因为是最后一次在上海世博园里与它“见面”,看着这个已褪去往日繁华的美丽场馆,记者的心底竟有一丝伤感。
走进场馆内,映入眼帘的不再是熟悉的水墨苏州山水画,而是被拆除了外立面的钢筋骨架,曾经陈列在这里的各种珍贵藏品已被参展方运回了苏州,用于播放宁浩电影的幕墙也已被拆除,场馆内的各种硬件设施如投影仪、电子显示屏等,都已被工人们小心翼翼地装入木箱内。据工作人员介绍,由于馆内的有些设施拆除比较困难,因此移建施工方将由易到难,分成三批来运送世博馆的物资。第一批主要运送一些易搬运的硬件设施,第二、三批再分别运送一些比较难拆除的世博馆物资,如一些钢材结构等。整个苏州馆内的材料将尽可能的回收利用,以达到“环保移建”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现场看到,世博会苏州馆内用到的一些古典建材,全部都有编号。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都是馆内园林小品粉墙花窗、仿古长廊的“骨架”,移建太湖湿地公园时,一梁一柱都将对号入座,以求完美重现苏州馆的经典设计。
馆外小品永留世博纪念馆
太湖湿地公园将一比一原样恢复
除了粉墙花窗、仿古长廊,到过上海世博会苏州馆的市民游客,想必都会对馆外的园林小品“假山古井”记忆深刻。这里的一竹一木、一山一井,都是在苏州各地真实取材,当时承建方还特意将一口古城区内的古井“移”了过去,仔细观察还能看到井栏圈上姑苏人家年复一年汲水留下的勒痕。
这个小品在向海内外八方游客完美诠释古韵姑苏“真山真水”含义的同时,也深深打动了上海世博局。记者昨日了解到,这个园林小品将作为苏州馆的一份特殊礼物,赠予上海世博局,并永远留存于上海世博会纪念馆内。目前,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已将这个园林小品的每一处细节都记录了下来,并将在未来移建的新馆内,按照1:1的比例就地取材,原样恢复这个小品。
据悉,整个移建工程将于12月15日左右完成,届时所有世博苏州馆物资都将全部运抵太湖湿地公园。
本报记者 王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