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庐方家洲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阶段性重要收获

日期:2015-09-08     浏览:11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方家洲遗址发掘场景 方家洲遗址位于浙江省桐庐县瑶琳镇潘联村,富春江支流——分水江流经此地,呈U字形的大拐弯,形成一个相当面积的三角洲台地,遗址地处这一临水的台地上。遗址是桐庐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

N%LKEH099古建网!bNLs$r t/?vES

\%jo \K7G H,e}Eh0方家洲遗址发掘场景99古建网 Q&~ qd$m0t

99古建网:O^0SLm}G\

  方家洲遗址位于浙江省桐庐县瑶琳镇潘联村,富春江支流——分水江流经此地,呈U字形的大拐弯,形成一个相当面积的三角洲台地,遗址地处这一临水的台地上。遗址是桐庐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新发现,从采集的遗物初步判断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加工场,遗址文化性质独特,也是我省在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过程中新石器时代遗址的重要新发现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鉴于方家洲遗址遭受了土地平整、果树种植等破坏,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桐庐县博物馆联合组队在调查试掘的基础上对方家洲遗址进行了正式考古发掘。目前发掘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收获,已可确定遗址是一处距今约五、六千年前的玉石器加工场。

h`1J)c:Vphp?0v0

6jpA T7U;wha]099古建网1K a,K3Qk]-L](R{!Am

uqv'c i(\a ^G v~9i0  本次发掘揭露了与石器加工有关的石片堆、石片面等多处固定遗迹,出土了大量石器加工工具、废弃石片和部分半成品、残品等。石片堆以数量众多、较为集中分布的废弃石片为主,或另伴有石锤、磨石、石砧等加工工具出土。如SPD1,分布面积仅30-40厘米见方,清理了石片上千件,经过清理筛洗,石片材质一致,均为流纹岩,另还有同样材质的石核、残断石锛坯件各一件。又如SPD5,在面积约80-130厘米见方的范围内较为集中地出土了石锤、石砧、磨石,并有大量的废弃石片等。所发现的灰坑单元堆积比较独特,坑口外径一般在80-100厘米之间,现深在40厘米左右。如H5出土了磨石、石锤、石片、钻芯,还有釜、豆、罐、支座等陶器残片;如H12,坑内堆积的石片碎屑厚达27厘米。初步判读这些坑状遗迹可能也与石器加工作业有关。99古建网V,vv]|l}

99古建网 D L(J{ ]o HD|

  目前,发掘区内虽然没有发现规律有序的柱洞等建筑迹象,但是已清理了红烧土遗迹三处,其中两处为烧土坑,烧坑内周壁烧结程度较高,局部呈青灰色,一处烧坑内还出土了一件可复原的粗泥铲形足鼎。99古建网`ZyL6O2_*vV

99古建网W6j*T&aROx

b4z.I:_[ F5|r*A0

!UKo6H Fa"q yn0  方家洲遗址濒临分水江,石器加工工具、加工对象就地取材,就目前大体观察,石材主要有石英岩和石英砂岩、角岩、流纹岩和少量凝灰岩等,除了加工工具、坯料和半成品、残品和少量成品外,大量的是打制过程中的废弃石片。石器加工工具主要有石锤、石砧、磨石等,其中含粗石英的磨石数量最多,形态多为横截面为多棱形的棒状。石器半成品和残品主要是石锛,石锛以体形修长的斜脊式为多,没有发现有段石锛。另外还有少量石斧、石刀、石钺等残件出土。99古建网iE z1Aj,@

J6NB;V ^J+h1c0  石英质地的玦从原料到成品是本次阶段性考古的又一重要收获。已出土了与玦制作有关的相关标本二十余件。其中TN1W1②:24玉玦初坯料外径约6.5、厚约3厘米,形态打制非常完整;已经成形的玉玦坯件多数为打制成形,外径在3-4厘米,少量用管钻成形。所出土的玉玦钻芯、钻孔未成或其它留有钻孔、打磨的玉玦残件为该时期的玉玦加工工艺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材料。两端或一端有乳突状旋痕的棒条状石器目前已经出土了十余件,它也用天然的条状河砾石制成,其使用方式目前在考古学界尚未达成共识,名称也有“钻头”、“环砥石”、“手持砺石”、“辘轳承轴器”等多种不统一的定名,但它与玉玦制作有关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在本次发掘前,由于已采集到了这类石器,我们曾预测方家洲遗址可能会有玉玦的加工,结果得到了验证。

-R4Xo/h CV0

-L%SaEy0

]"}+g{1|H0

'eTb-Dw!O Gkp0  除此,遗址还发现了少量的玉管半成品和残件。99古建网Dl.U

vC1T']%Y:F0  从方家洲遗址目前的遗物出土情况判定,遗址主体年代约当于浙北地区的马家浜文化晚期-崧泽文化阶段,距今约5900-5300年,但文化面貌上地域特色明显,如马家浜文化的外红里黑大喇叭圈足豆、柱形足鼎与釜、支座共存,晚期阶段的夹砂鱼鳍足的数量远远高于浙北地区的崧泽文化中晚期阶段。99古建网v1b1ti@

99古建网!]{ CTA

  方家洲遗址是迄今为止长江流域第一处考古发掘的新石器时代玉石器加工场,对于当时的石器生产过程研究,如人类行为特点、技术差别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方家洲遗址所处的年代也正是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繁荣兴旺、为良渚文化进入文明古国的时代,钱塘江流域也是浙江古文化的摇篮,遗址的专业性也势必涉及到原始交换、原始贸易等等属于古文化交流和传播领域的课题研究,其意义自不待言。由于时间关系,方家洲遗址的整体情况,如涉及到聚落考古的日常生活区域、墓地等内容,方家洲遗址的周边情况,以及尤其是分水江流域是否还有更多的石器加工场存在等等,这些都将会纳入到我们今后的田野考古调查计划中。方家洲遗址发掘目前仍在紧张进行之中,遗址今后的室内整理综合研究以及科学保护还有待于下一步的工作。(浙江文物网 方向明、盛文嘉、刘志方)

7dR_'dt K0

( 0 B )

( 0 B )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光善寺塔出土22件国家一级文物

下一篇:143处革命遗址成宝贵历史财富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