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晚报
“客人第一次来苏州旅游,也许一辈子也只来一次,他们看到什么都是新鲜的,有些经常性的问题,导游看来,已经是重复数百遍的问题,但是导游还是应当以热情洋溢、兴趣盎然的语气和声调,不厌其烦地回答一些老套的常见问题。”这是苏州一位来自青旅的导游小肖的心声。导游在旅游业中发挥的作用众所周知,如何规范导游的行为标准,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导游,昨天记者在苏州市导游大会上了解到,优秀的导游将为城市加分,而导游的一张嘴将串起苏州的旅游蓝图,加强导游队伍的建设,是苏州旅游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应对的问题。
苏州导游的发展历程——导游人数30年翻了200倍
从上世纪50年代到改革开放之初,苏州的翻译导游不足50名;从改革开放到上世纪90年代初,国际旅游接待业务兴起,翻译导游人数达到300多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2002年,国内旅游蓬勃发展,苏州导游队伍达到1340名;而从2002年市导游服务中心建立开始,至2010年6月底,目前全市获得资格证的导游人数已超过1万名,持有效IC卡导游人数也高达6565名。
导游在苏州旅游发展历程中发挥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市30万从业人员用心血汗水,换来了接待入境游客、国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三大指标在全国大中旅游城市排位的明显上升:从2002年的第十、九、十位上升到09年的七、六、五位。昨天的导游大会上还表彰了40名导游员。苏州市旅游局沈文娟局长表示,本次会议上表彰的40名导游员,都是全市导游人员的杰出代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来积极的贡献。当然他们只是众多默默奉献的导游中的一部分代表,其实在每一位旅游过的老百姓心中都有一个“最佳导游”。
好导游将为景区添彩——到虎丘不听导游解说更是憾事
据苏州市虎丘山风景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到目前为止,虎丘已经收到了来自国内外游客7000多表扬信,其中一位游客称:“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到虎丘不听导游解说更是憾事。 ”充分表明一个好的导游队伍,对景区乃至城市形象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据了解,在苏州导游数量增多的过程中,必然面临鱼龙混杂的问题,优秀的导游自然会受到游客拥戴,但素质差的导游会让游客对整个城市产生反感,因此,《苏州市加强导游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出台是刻不容缓。
记者获悉,目前,苏州导游员比上世纪90年代平均年龄下降了10岁,导游语种由最初的3个发展到14个。一大批从旅游专业毕业、年富力强、知识面宽且富有闯劲的青年导游,担当起了苏州导游一线的“主力军”。一批懂多门外语、掌握跨专业知识,尤其是懂法律、管理、营销的“多面手”导游不断涌现。
提高导游准入门槛——旅游服务标准化即将出台
记者获悉,苏州市旅游服务标准化条例也即将出台,届时游客所得到的每项服务都将有章可循,旅游服务也将得到保障。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新时期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新的战略地位和任务要求,就是“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而苏州提出的“三区三城”决策中,把苏州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容的文化旅游城市,使得苏州市旅游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而导游是旅游服务的直接组织者和提供者,是旅游形象的展示者和传播者,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苏州市也提出了加强导游队伍建设的一些意见,比如为了提高导游的业务素质,加强导游人员的职业教育和在岗培训。优化环境,增强了导游人员的归属感,增强导游人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等等。
在导游资格考试中,增加苏州文化旅游内容,提高导游准入门槛;对年审不合格的导游,由政府投入实行免费培训,同时增加吴文化、昆曲、工艺美术、园林文化和社情民情等城市旅游特色的培训内容;根据旅游城市发展的需要,增设环古城河水上游、世博知识等各“短、平、快”培训班和讲座;每年组织导游对新产品、新路线进行现场模拟讲解。
本报记者 朱红斌 实习生 刘旭 摄影 王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