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报
15公里城墙保存较好的只占1成
围绕苏州古城的城墙,是苏州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形象见证。然而,这道弥足珍贵的城墙现在保存较好的不过10%左右。如何保护或修复?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蒋宏坤近日批示:“首先从拆迁量基本没有或很小的地方开始,先搞400~500米修复保护试点工程,有条件2011年下半年动手! ”据了解,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开始组织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一围古城墙牵动万人心
一围长达15公里多的古城墙,是苏州城2500多年历史的形象见证。风雨战火、人祸天灾,屡次损坏,屡次修复。
与其他城市的城墙相比,苏州的城墙不仅宏伟壮丽,设计上更是匠心独运。特别是“亚”字型的平面布局和每门辟水陆两城门的结构,是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一大创举,在全世界建城史上都具有独到的意义。
让许多人心痛的是,到了近现代,古城墙遭遇到了更多的磨难。将保存较好的苏州古城墙连同近年修复的一起计算,已只剩下1000多米,只占总长的1成。
不过,大多数苏州人对古城墙依然情有独钟,水陆盘门、古胥门、新阊门等古城门,连同这些城门旁边的城墙,依然是苏州人引以为豪、最愿意带着远方亲友游览的胜地。在许多苏州人眼里,古城墙是老苏州的一个象征,尽管不是哪一个个人的私有财产,却应该像对待自家财物一样爱惜。
因此,2006年8月一家建筑公司在胥门古城墙南面一侧附近清理场地时,扒掉一段古城墙的“皮”之后,立即有人向文物部门进行了举报。
去年3月,商报披露金门-阊门间古城墙遭破坏的消息,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许多市民愤怒斥责当事人的恶劣行径,文物等部门也立即介入调查、制止。
去年4月22日结题的“苏州城墙调查课题”,则端出了精确到厘米级的苏州古城墙最权威数据。
在随后经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于今年起施行的《苏州市城乡规划条例》里,已明确提出“不得在古城墙等遗址保护范围内建造建(构)筑物”。
在不久前召开的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期间,市政协也提出了“进一步做好古城墙和古建筑保护及修复两个方面的调研工作”的计划。
一围古城墙,牵动万人心。
委员建议分段逐步恢复
关心古城墙命运,一些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建议,要适时、分段、逐步修复古城墙。
研究文化名城、古城申遗多年的市政协委员高福民,就是持这一观点的专家之一。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南京城墙已经修过,西安城墙已经环城,苏州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一座春秋古城,城墙也到了该修复的时候了!
然而,苏州古城墙的修复并不是容易的事。高福民解释,这是因为,除保存较好的部分和零散城墙外,古城墙基本只剩下遗址,上面有堆土、有建筑、有道路,也有绿化。被建筑、道路占用的,想恢复就很难;绿化大多是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启动后设置的,马上清除也不现实,“所以我们建议按适时、分段、逐步、重点修复四个层次,通过调研论证,提出了详细规划,逐步恢复到原先的20%,再到30%……古城墙的修复,不但可以进一步保护苏州古城的风貌,还将为古城申遗创造条件! ”
一些人质疑,修复古城墙是造“假古董”。高福民对此认为,从历史来说,苏州古城墙多次损毁、多次重修,现在重修,若干年后也就成了真古董,“阊门按照老照片翻修之后,社会各界总体反映不错! ”
“现在古城墙周边许多地方都在搞规划、建设,如果不提早谋划古城墙修复事宜,古城墙遗址就可能要出现新的房子了,到时候修复就更难了! ”高福民举例说,可以结合桃花坞改造,修复平四路的城墙段,包括新平门城楼,使苏州北大门呈现古韵今风的新貌。
有关部门已经在行动
对于苏州古城墙的保护修复,蒋宏坤也高度重视,近日专门针对市政协提出的调研计划作出批示:
“(古城)申遗和古城墙保护修复问题,请市政协派员会同相关部门一起实地勘察,首先从拆迁量基本没有或很小的地方开始,先搞400~500米修复保护试点工程,然后市委、市政府现场办公,确定如何修复问题,有条件2011年下半年动手。请你们调研,争取走出苏州老城保护和利用的新路子。 ”
根据这一批示,市政协立即召开工作会议,明确由两位副主席牵头,城乡委、文史委为主体,迅速成立调研专班,拟订调研方案,尽快展开调研。
20日,相关人员又就古城墙、古建筑保护及修复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会上,具体调研的内容、方法和时间安排已初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