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瑰宝《百子图》开始修复

日期:2015-09-08     浏览:14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苏州日报苏州缂丝艺术家再迎新挑战明代缂丝艺术瑰宝 《百子图》,高210厘米,宽170厘米,是一幅大型缂丝作品。遗憾的是,在经历了400余年的时光更迭后,这幅艺术珍品也受到了较大程度的破坏,破损区域达50余处
99古建网Lc,C7P"z3j

苏州日报

!W+F0u2H%K6O1zB0

cN%QX-Kp"F0苏州缂丝艺术家再迎新挑战99古建网$@kK@.QCv

Z|l s mP:tU0

v-q7gN)O2_*k.y0

M8u xJV z0明代缂丝艺术瑰宝 《百子图》,高210厘米,宽170厘米,是一幅大型缂丝作品。遗憾的是,在经历了400余年的时光更迭后,这幅艺术珍品也受到了较大程度的破坏,破损区域达50余处……99古建网m-H Vf}4e(y/M'u

;gE5HYhm0继半个月前成功修复明代缂丝精品《群仙祝寿图》之后,苏州市祯彩堂的缂丝艺术家们又迎来了从业历程中的一次空前挑战——修复另外一幅更加残缺的明代缂丝艺术瑰宝《百子图》。昨日,祯彩堂负责人陈文向记者展示了这幅待修复的艺术珍品。

8Q ].x+E'U0Y0 99古建网I Y#p.Jb3U `

《百子图》高210厘米,宽170厘米,是一幅大型缂丝作品。画面上有100位栩栩如生的童子,他们或颦或喜,或博弈抚琴,或玩耍谈天,形态各异,生动传神,中间还辅之葫芦、牡丹、仙鹤、麒麟等喻意吉祥的吉物珍禽,体现了古代缂丝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遗憾的是,在经历了400余年的时光更迭后,这幅艺术珍品也受到了较大程度的破坏,破损区域达50余处,每个区域内又有数量不一的不规则小洞。藏家曾遍访名家修复此作,但无论是传统装裱还是织补,都无法完美体现这幅古代精品的艺术价值,曾经历时十五个月成功修复明代缂丝《群仙祝寿图》的陈文便成为了这项工作当仁不让的人选。99古建网\N|Z!A'R

99古建网9{'K:qgx ?p"q t

从事缂丝行业二十余年的陈文对于缂丝修复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缂丝是中国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它不仅彰显着艺术价值,更蕴含了文化的精髓。用缂丝补缂丝才能做到修旧如旧。 ”修复不同于复制,为了体现与原作的完美融合,每一道程序都极其考验修复者的艺术功底。修复中,陈文首先要对原作进行整型,在熟悉原作绘画风格的基础上加以经纬密度的科学测量,并从原件上取样对丝线的色彩、粗细等进行专业检测。接下来,还要对修复图案进行试织比对,再按原件的技法要求和习惯进行修复。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修复色泽的统一性,所采用的每根丝线都要经过传统方法的染色、“去光”、比对、试织后才能使用。“每一步都必须精准,稍有差池,就得返工重来。 ”陈文这样解释修复的难度。由于丝织品有特定的保存温度,修复工作是不能在空调环境下进行的。在漫长的修复过程中,艺术家们需要相继忍受低温和酷暑的折磨,才能顺利完工。

yxz2n T;u0 99古建网,j0vfH/L

而面对挑战,陈文更多感受到的是兴奋和使命。对传统文化的崇敬和近距离接触、研习古代高超缂丝工艺的机遇都让她对修复工作充满期待。陈文笑言,修复者就像是医生,要严格按照原作的“DNA”检测结果进行修复,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用最老实的办法、最认真的态度迎接挑战,才能让古代精品重焕艺术光芒。据了解,本次修复将由5位缂丝高手组成团队,预计用1年时间完成。届时,古代艺术的奇思妙想将与现代艺人的高超技艺一起大放异彩。

-kc0i&yd%y7l0v0 99古建网5DX%d ~ Q|QM;i

记者 姚永强 实习生邓晖99古建网GP8V1^D[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周口店遗址猿人洞保护性清理发掘即将启动

下一篇:新华网:陕西发现人类5000年前使用的白灰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