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雪林故居拆除被制止

日期:2015-09-08     浏览:13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苏州日报苏大表示准备修复小楼,维修方案在设计中01.jpg(47.79 K)2011-3-21 13:54:17百步街北口、苏州大学本部南校门旁边,有一座残破的民国小洋楼,最初主人是著名文学家苏雪林。有读者反映,这处大师故居已

{TM-t*s f0苏州日报

nj#Kw4h|8Rx A)O0 99古建网9TN`2[b

苏大表示准备修复小楼,维修方案在设计中

[%F H#j;w$\2f9_*HT0 99古建网;_Y9IS:`

99古建网,v5y5G N4f-l0x q

.Dm*{T!c|tb)Jl001.jpg(47.79 K)99古建网1_fWY\v ^{^

99古建网e~+tSpj!x

2011-3-21 13:54:1799古建网/Z;m5]O wB\,S

99古建网3Dt\m\f'q d

百步街北口、苏州大学本部南校门旁边,有一座残破的民国小洋楼,最初主人是著名文学家苏雪林。有读者反映,这处大师故居已沦为废品收购站和瓦砾场,最近更被揭了顶——99古建网*U#R8q4kZ

99古建网o|P$Q%jWN

《苏州日报》编辑部:99古建网8MVw8|y @(]y

dG8L-p1g3w^5O5Z0百步街北口、苏州大学南门的边上,有一幢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小洋楼。最初的主人是曾在东吴大学执教的著名文学家苏雪林。这幢楼不是文保单位,也不是控保建筑,但由于苏雪林故居的缘故,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可惜的是,近年来这处大师故居沦为废品收购站和瓦砾场,最近更有人要将其拆除。99古建网v(T3PvJ_H

1D!PGH*oo9k2Xf0苏州有不少名人故居,就像苏雪林故居这样,因未列入文保单位或控保建筑而惨遭破败的命运。令人十分痛心!

Y#{8I;EBjs%A0

{j6^k%V9g'g0读者 老张99古建网_2Ae%|U0L

2wJT*Hi B0【记者调查】99古建网!P4k `ph-i

99古建网C/KySM7^

接到“读者老张”发来的电子邮件,昨天,记者前往百步街北口,探访苏雪林故居。正如邮件反映的,眼前所见狼藉一片,小楼屋顶已被揭掉。所幸的是,小楼的管理方苏州大学之前已制止了拆除行为,并表示将重新设计修复。

u'cBk!~[;Q,c _ W7T0

+u$]EYb/H k0大师故居小楼遭揭顶曾沦为废品收购站

l1H#aJu$kB(nG0

BvDh{+{0苏雪林故居是一幢沿河的东西走向两层小楼,一圈围墙阻隔了外人探访的脚步。隔着十几米距离远观,小楼灰色的墙面、绿色的窗框、方方正正宛如火柴盒的格局,看上去跟普通老房子没太多区别。惟有朝西阳台上设计颇为考究的西式栏杆,透露出民国建筑的风格。小楼外墙特别是朝北一面,枯死发黑的爬山虎密密麻麻,显示小楼经历过不少历史风雨。

^_ u&OWY0

+@2F$Fc9d.u$[2U0小楼屋顶被揭去,房梁露了出来。西面阳台下方的廊柱有点缺损,北侧外墙上有一道明显裂缝和三四个洞,洞口脱落的墙皮下露出灰白色的水泥。小楼外观十分残破,但还能让人感到楼体框架比较结实,说明当年主人建造时很用心。99古建网%K*QO#YhS/r/x2}

Ca@:@$|-e6Q!n0楼下的地面被无数碎砖堆满,看不清原本道路,砖头堆中散落着不少破木箱、破塑料布等生活垃圾。陪记者过来的苏州大学退休教师张橙华(即“读者老张”)说,近两年这里曾一度沦为拾荒者的废品收购站,“原来围墙挡着,不知里面如何,前几天有人来拆楼,把沿河的围墙推倒,反倒让里面的糟糕情况暴露出来”。99古建网zm@5f+k:V Rk/Qh(y

Lq2?Gy G,x0大师夫妻离开后小楼住过不少知名学者

5D3y\#p@I]F2_0 99古建网8g_]/p!?)qL

在苏大文学院院史馆网页“大师背影”栏目里,苏雪林的名字和照片排在第二位,对她的介绍是,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她就与冰心、丁玲、冯沅君、凌叔华并称“中国五大女作家”……是集作家、画家、学者于一身的罕见的中国文坛女杰。99古建网.~%O7f y+p9C Gc8NO

-C9o~[0P/c jk{ }$C!S4[0据了解,苏雪林丈夫张宝龄(东吴大学理科主任,解放后任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专家)留恋苏州的幽静环境,在苏买地建屋。百步街北口的小楼是苏雪林1928年第二次来苏前建起的,设计师就是船舶工程师出身的张宝龄。苏雪林对这幢房子一直耿耿于怀,在文章《家》里抱怨:“屋子造成一只轮船,住在里面有说不出的不舒服,所以我又不大喜欢。 ”99古建网&f(DjyEn4UdM

fFx$r.l/U0尽管不喜欢,甚至苏、张感情产生裂痕、分居几十年,都跟这幢楼不无关系,但苏雪林的很多作品都是在这幢楼里写成的。她在这里还撰写了《李义山恋爱事迹考》,此后一生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夫妻俩1929年离开东吴大学,各奔东西,解放后张去了北京,苏去了台湾。99古建网:T|V)[0m7be

aVt'~s KQS%}0住在苏宅隔壁平房里的周鸣凰老人今年85岁,长期在苏州大学工作。他告诉记者,解放后直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幢小楼一直是苏大教授和干部的住所。化学教育家程有庆、担任过苏大副校长的物理学家周孝谦、藏书家瞿光熙等著名专家学者都在楼里住过。“一直到最近两年才没人住了,就渐渐荒废了。 ”

O5rf]%T Zd:T uf0

;I \K vyS^$?S0拆除行为已制止专家建议列入保护范围99古建网5|hx7W+L \,y/v

#kRxe(\5t&?U0谁要拆掉这幢小楼?

dh1^ U'rPfu0 99古建网D'd#]`8`"KP9M@

苏大文学院朱栋霖教授说,他听说是后勤处因不知楼的历史派人来拆,苏大校长助理杨一心经过时发现并及时制止。记者致电杨一心时获悉苏大准备对这幢小楼予以修复。杨一心在短信里回复:已令后勤处立即停止拆迁,待设计新的维修方案。99古建网*q!BV;Wcq9xU

99古建网0FSob Q`2x

朱栋霖认为保护苏雪林、张宝龄故居有这样几点意义:苏在海峡两岸很有影响,张也是东吴大学历史上的重量级教授,他们分居几十年一直没离婚,住在这幢楼里的两三年是两人不幸婚姻中少有的开心时光;苏的代表作散文集《绿天》、小说《棘心》等就是在这里写的,有的篇章写到当时周边环境,对后人研究有特殊意义;市十中百年校庆曾邀请苏雪林(曾在市十中前身振华女中执教),老人年事已高未能成行,她致信市十中校长,提到这处房子“是我在大陆唯一的私产”;苏、张故居建于1927年,与东吴大学有密切关系,与之情况类似的是,现南京大学校园里的民国建筑一律不准拆,旧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建筑已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东吴大学旧址被列为江苏省文保单位,应申请苏、张故居相应列为东吴大学旧址范围,予以保护。他还建议,应按苏、张故居形貌(包括院子、附房)予以修建,将来可用于学校教育科研或学生活动场所。99古建网Y{,ZNjRq.CIV

s%xxWBkK o0张橙华老师也表达了相同的意见。他表示,苏大已及时制止这起事件,可喜可贺。苏州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很多老宅等就算不在保护范围内,随便拆除也很可惜。任何施工队在建设施工时都应特别谨慎。

s:c!d0F"Kt8[0 99古建网gRx y2@Y/k

新闻链接

]+B [8DRX d0 99古建网5Ggr%v6?:Y$l

苏雪林(1897年 -1999年),原名苏梅,字雪林,曾师从胡适。上世纪30年代初,她曾被阿英称为“女性作家中最优秀的散文作者”。99古建网4A["L YJd4D!u

99古建网2uQ}4A;?7pp

苏雪林一生跨越两个世纪,杏坛执教50载,创作生涯70年,出版著作40部,作品涵盖小说、散文、戏剧、文艺批评,在中国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研究中成绩卓著。她上世纪20年代中期随丈夫来苏,任景海女师(后并入苏州中学)中文系主任,在东吴大学兼授古典诗词课,还在苏州市十中前身的振华女中教过书。

$\z1J4kKa:_c0

8si9t{ t~0s1s0□本报首席记者 周 倜99古建网&u.J rMjc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周口店遗址猿人洞保护性清理发掘即将启动

下一篇:新华网:陕西发现人类5000年前使用的白灰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