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鄯善县吐峪沟石窟寺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被评为“2010年中国考古

日期:2015-09-08     浏览:19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2011年1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正式对外公布了“2010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鄯善县吐峪沟石窟寺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被列为六大新发现之一。 吐峪沟石窟位于鄯善县吐峪沟乡吐峪沟麻扎村,是新疆东

Y8Kk3KZ0  2011年1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正式对外公布了“2010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鄯善县吐峪沟石窟寺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被列为六大新发现之一。

_5W8@#D BC5{1K0

rn r0Ku^sV0  吐峪沟石窟位于鄯善县吐峪沟乡吐峪沟麻扎村,是新疆东部最早开凿的佛教石窟遗址群,是研究佛教石窟寺艺术由西域向内地传播的关键节点。为配合丝绸之路(新疆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及吐峪沟崖体加固工程的实施,自2010年3月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吐鲁番学研究院联合对吐峪沟东区、西区北部石窟和一处地面佛寺等进行考古发掘。99古建网4Dx4Px,G&Y8[(z

(V)~g-BEW3F8[m0f'D0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裕群指出,吐峪沟东区和沟西区石窟均是以中心柱窟(大像窟)或佛殿窟为中心的窟群组合,新发现的沟东、沟西两处中心柱窟壁画的风格均显示出较早的时代特征,壁画题材也是前所未见,与河西、龟兹、于阗等地明显不同,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初步推断洞窟约开凿于公元5世纪。

2p4n4\%Q \P0

5qA jK#b/N L+[0  此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文书残片,包括汉文、粟特文、藏文、回鹘文、婆罗迷文等多种文字。有佛经写本、世俗文书、古书注本等,部分文书保存较完整,带有卷轴及题记。字体风格最早的文书,可早到公元4、5世纪。这为研究吐鲁番地区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古代语言提供了新的资料。与会学者认为,本次发掘对于研究吐峪沟石窟群始凿年代以及洞窟开凿的先后次第等重要问题提供了宝贵线索。

2o^9D t6I9YL3?/E0 99古建网!GeM,|G]'?

  

U},Sl)l0 99古建网 VN5UU5cU)p8l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创始于2002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杂志社承办的新世纪中国考古学术讲坛,是中国最新考古信息的交流平台、重大考古发现的展示舞台和考古新进展的学术讲台,旨在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新世纪中国考古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hZ4W%D W`0 99古建网*h7sF?u

  鄯善县吐峪沟石窟寺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自启动以来,一直受吐鲁番地委行署的高度关注,地委书记刘新胜、行署副专员西克然木·吾甫尔等地区领导多次亲临现场视察指导工作,对发掘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吐峪沟石窟寺遗址考古发掘被列为“2010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是地区文博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地委扩大会议精神,践行“重文”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必将对提升吐鲁番国际知名度,增强吐鲁番发展的“软实力”,促进吐鲁番文物事业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

NT2nN!X7_Ea0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周口店遗址猿人洞保护性清理发掘即将启动

下一篇:新华网:陕西发现人类5000年前使用的白灰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