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辽代帝陵陵园门址首次考古发掘获重大发现

日期:2015-09-08     浏览:9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二队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于2010年下半年对辽代祖陵陵园黑龙门址进行了首次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祖陵是辽代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陵寝之地,
99古建网 JGd;| p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二队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于2010年下半年对辽代祖陵陵园黑龙门址进行了首次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X8D3I o2r,MO@ j0

9Y3M2`@m*S*N3|2b0  祖陵是辽代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陵寝之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石房子嘎查西北的山谷中。陵园四面环山,仅在临近祖州城的东南方向有一个狭窄的通道,筑有一个陵门,被考古队称为一号门址。99古建网^a}mXw

99古建网 \RXT r

  《辽史·地理志》载“太祖陵凿山为殿,曰明殿。……门曰黑龙。”由此可知,一号门址即《辽史》所载之“黑龙门”。

e |T tP;zE0 99古建网z w9a Z[,},a*G:e

  远远望去,只见“黑龙门”两侧山势陡峭,形如阙楼。“黑龙门”整体略呈“凹”字形,城门部分窄于两侧陵墙,它由门道、墩台、陵墙、慢道、涵道等和高大的城楼建筑组成,保存较为完整。城门两侧连有夯土陵墙,东陵墙内侧有慢道;门道、墩台和陵墙上面均有高大的城楼建筑。

E/ewsq!b~uQ0

]N/T?y9s3u[0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董新林介绍说,“黑龙门”应为一门三道建筑,现存东、中两个门道,保存较好。二门道均采用梁架木结构,东西两侧下铺有石地栿,其上置木地栿,木地栿上有卯口,上插13或14根排叉柱。“这种门道基础结构为中原汉唐宋诸朝考古所未见,独具特色。”董新林说。

nj$Ah3e,I0

@#bU1NV0  考古队还在“黑龙门”发现两个墩台。墩台主体为夯土,南北外侧下部为包石,上部为包砖。东墩台保存较好,西墩台破坏严重。城门两侧均筑有高大的陵墙,东陵墙上残存一座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建筑,开间宽度不一。东侧墩台和东侧陵墙的顶部,都发现有覆盆式石柱础和砖瓦残块,表明当时上面都应有高大的木构城楼建筑。从原地面上残木构件和大量灰烬推定,祖陵陵门上的木构建筑毁于大火。(记者 张丽娜)99古建网5HLSI9}&\o*f]

99古建网/mY:?(q1d\b

  99古建网c/Y:t4}0X(CY8A {,y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2010年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进展

下一篇:中国新闻网:“南海一号”二次试掘为期一个月 保护文物放首位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