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发现明代石刻

日期:2015-09-08     浏览:21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近日,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在市保单位“学步桥”北约125米处的北关街东侧发现一方题字石刻,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时,石刻已被倾倒于一条正在施工的南北向暖气沟槽内,部分已被翻出的土堆掩
99古建网krj6m.o3@1t)I+a7?}3u

99古建网V4H(k+I4kW?Q

99古建网D/r1S I}S

  近日,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在市保单位“学步桥”北约125米处的北关街东侧发现一方题字石刻,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时,石刻已被倾倒于一条正在施工的南北向暖气沟槽内,部分已被翻出的土堆掩埋。

5T@r'^.G7C0

4v(jQuN/kt5X0  99古建网;{K_-~ f7FSt J-sCv

99古建网1|.j l]P[c/N U

  从所开挖地槽的断面可见用鹅卵石铺砌的基址。经实测,基址南距学步桥121米,卵石基础长10.5米、厚1.3米,宽度不详。据当地老人回忆及查阅档案资料可知,这里原为玉皇阁旧址,由于历史原因1956年将其拆除,石刻或许就是当时作为废弃物埋入的。99古建网`-o I)s9GIL@/_

99古建网}2o$iy ? F;V;j3m

  99古建网/i,x6DG|

99古建网(]b.y p-t v?

)Y*K0E;~"sY[0bk0 99古建网 K(Rh!h4r

  该石刻为青石,呈横长方形,长91厘米、宽51厘米、厚27厘米,表面打磨光滑,其余为经粗略加工的毛面,表面正中镌刻楷体“雉堞保障”四个大字,落款为“赐进士第知邯郸县事赵祳基建”、“崇祯二年五月念七日大吉立”。显然为嵌入门洞上方或某墙体内的扁额题记。

0J.IescY,bT0

#`Z ~}8c`0  

g:^].x)FqR { l{m0 99古建网,a!xW [/[)i;VR!g

  “雉堞”又称垛口,是指筑于城墙顶部外侧连续凹凸的齿形矮墙,当外敌来犯时,作为掩护守城将士之用,这里应泛指城墙或城池。原北关街心的“玉皇阁”及其南侧的“学步桥”,南距古邯郸城北门仅200~300米左右,是由北向南进入古城的交通要冲,所谓“雉堞保障”,自然是针对当时邯郸城池的防护与保障而言的。99古建网1t/T t&B` f8o

Dp5p x$AJ,[0  99古建网NrR+V(O_3KH

pi(M g~:Yp3a0  目前已知现存同类石刻两方,另一方藏于丛台公园“邯郸碑林”内,正中为“三辅锁钥”四字,落款与本次发现的石刻完全相同,据此可知两方石刻同为明末“崇祯二年五月念七日”、“赐进士第知邯郸县事赵祳基”所立,且很可能为同一建筑上所遗留。

n cbJ5wn}e0

XO*\:f:Ia2r s0  99古建网.keG2]vQ7L,d

p3W Zo T8d.J0o2uU0  据《邯郸县志》及相关史料记载,明代邯郸城始建于洪武年间,成化年间向南北稍加外扩;正德年间,再加修揖,设六门;嘉靖年间扩城并改六门为四门;隆庆年间对城墙及城门再作修缮。崇祯年间,则未见修补城池的记载,但作为局部较小规模的修缮,抑或修筑城池附近某建筑屏障,并由时任知县赵祳基题额,以示功德,也是符合常理的。因此,两块石刻很可能系明末邯郸城小规模修缮或修建某建筑屏障时所刻,这自然对研究邯郸古城的维修或其防护设施的修筑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河北省文物局 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 王红光)

0g+re"Edu0

B4x.t.Ify[0  

2Y!z%KF"I]"]"z(v0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2010年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进展

下一篇:中国新闻网:“南海一号”二次试掘为期一个月 保护文物放首位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