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简良村的杨保柱致电本报,说村民在老房地基处发现了一个300多年前的古碑。当日记者赶到桥西区南简良村时,村里杨氏一族族长和其他5名年长的杨姓族人早已等候多时,记者跟随他们来到放置古碑的村灵堂,一睹古碑真容。
石碑矗立在祠堂一侧,为一块长方形的青石,高约1.9米,宽80厘米,厚约30厘米,刻有主碑文的一面呈黑色,上面用工整的楷书记载了南简良村杨氏一族的由来。“碑文阐述了杨氏先祖的第十一代子孙于清顺治十七年应锺月立碑,传递先祖杨良甫迁来的事宜,对于我们了解家谱和追述历史有很重要的作用。”杨保柱说。
杨氏族长杨计僧告诉记者,他记得年幼时石碑曾立于杨氏祠堂,也就是现在北国保龙仓南简良店附近,当时周围都是荒地,到处是坟头。后来上世纪60年代祠堂被拆了,石碑便也不知去向。
据族长杨计僧介绍,近些年,南简良老村经常有房拆除,他和其他族中长者便留意起来,看能否找到当年遗落的石碑。功夫不负有心人,11月8日,老村原生产队库房拆除时,在大门西侧的地基中,杨计僧等人发现了这块石碑。“这周围都是五六十年的老房,我们估计石碑就在这一片。”另一位杨氏长者杨保柱一边讲述寻找石碑的过程,一边向记者回忆发现石碑的场景,“石碑发现时头朝南平躺在这边,总重量约有1.5吨,人根本抬不动,我们后来找来铲车和吊车才将碑挖出来,安放到村灵堂里。”
“发现祖宗石碑对杨氏一族是件大事,附近西简良、房台村来了好多人看碑。”杨保柱说,房台来了200多人,很多都是杨氏族人,来瞻仰先祖遗碑。
为了纪念发现祖宗石碑,杨保柱赋诗一首:“忆昔先祖洪洞迁,年代久远数百年,清初古碑今展现,文化遗产后裔传。饮水思源古训篇,繁荣昌盛家族见,子孙后代不忘本,忠孝美德代代传。”(河北省文物局 燕赵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