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学会-新闻动态

日期:2015-09-07     浏览:132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中国古建筑学会-新闻动态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李磊  日期:2013-3-8

    巢湖市书桥村一座始建于宋代的抱书桥,虽然清代修复的一孔桥仍然屹立不倒,但因1987年扩建的两孔桥身即将倒塌,抱书桥的命运岌岌可危。是原地保护,还是迁址保护?

    扩建部分“质量非常差”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到了古建筑专家、原安徽省考古所古建室主任方咸达,他曾于去年8月受巢湖市邀请,前往抱书桥进行过一次调查。方咸达说,如今的抱书桥分为古时和现代修建的两个部分,北侧的古桥身根据《巢湖县志》的记载,始建于宋代。而现今的古桥则重修于清代中晚期,因为他在古桥身上发现了清中期之后桥梁上才出现的构件“拱睑”。

    对于桥北段清代修建的部分,方咸达给出的结论是基本构建保存完好,1987年扩建的部分则是“做工粗糙、质量非常差”。甚至在扩建桥身时损坏了一部分清代古桥上的燕翅墙和桥墩。在他看来,这座古桥面临的倒塌危机,完全是被新扩建部分拖了后腿。

    对于抱书桥的保护,方咸达提出了一个异地迁移保护的观点。他说,抱书桥1987年新修的部分即将坍塌,作为危桥需要拆除。扩建部分被拆除后,因抱书桥横跨的河床已经被拓宽,剩下的古桥宽度难以横跨现有的河床,就地保护难度非常大。因此他建议将古桥的构建拆除,迁移到巢湖市内有水系的公园里进行重修,再在一旁建立纪念石碑,这样既能解决危桥问题,又能保留下抱书桥这一历史遗迹。

    抱书桥有一段感人传说

    对于方咸达异地保护的观点,也有不少市民提出了反对意见。巢湖市民昂云是巢湖一家大型商业企业的员工,他对巢湖的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昨日本报关于抱书桥的新闻一刊出,他立刻用自己名为“银山智人”的微博回复本报微博,提出抱书桥承载了巢湖仁人志士的报国情怀,拆除移动它,它原本所承载的文物价值就会消失。
    昂云说,抱书桥的来历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北宋时,蔡京等人当道专权、政治黑暗,许多耿介正直的文人找不到出路。其中,一个叫吕士元的巢州文人,看不惯颠倒黑白的世道,加上屡次考而不中,感觉无望,愤慨陈词说:“当今四害横行,民众疾苦,我等与其老死田园,于世无益,不如早死。”于是抱书跳裕溪河自杀,人们把他打捞出水发现,吕士元死了仍然紧抱书本不放松。后人为了纪念吕士元,把他跳河殒命的那座桥命名为抱书桥,昂云说,这座小桥后来被人格化,寄托了历代仁人志士的报国情怀。

    昂云认为,抱书桥的价值,在于它的历史积淀和人文内涵,这种价值不在于桥梁材质到底是不是宝贝,也不在于桥梁工艺到底值不值得称道。只要留它在原地,它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就会永久传承。如果将它拆除移动,它原本所固有的文物价值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和丢失,甚至完全消失。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中国古建筑学会-新闻动态

下一篇:中国古建筑学会-新闻动态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