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3 来源:趣趣自然营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立春日期:
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2015年2月4日11时58分我们迎来了今年的第一个时令——立春。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天文意义上它标志着春季的开始,冬天的结束。
立春由来:
古人以“元亨利贞”四字对应四季。元为首,为始,对应春,春为发生。亨为通,为顺,对应夏,夏为通畅。和为利,利为用,对应秋,秋为收成。贞为事干,为安,对应冬,冬为安藏。
立春为正月节,立为建始,春木之气始至,故称为“立”。立春之日,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故立春对应周易中的艮卦。在一年的轮回中,立春是一个起点和终点,既是万物的终止,也是万物的开始。艮包括的三个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
《尚书大传》曰:“东方为春,春者,出也,万物之所出也。”震属东,所以到了震卦春分才是木旺的时候,这时春天才真正来了。而艮卦下两爻都是阴爻,说明此时还是阴气凝重,阳气还没有向上蒸腾。需过了立春,万物乃复苏,生机勃勃,这一年的好光景才会开始。《淮南子》曰:“春为规,规者,所以圜万物也。规度不失,万物乃理。”
立春三侯:
东风解冻:立春之日“东风解冻”,东方属木,木为火之母,火气温,由此才“冻痕消水中”,“波起轻摇绿”。
蛰虫始震:立春后五日,冬藏之虫被惊醒,动而未出。
鱼陟负冰:再五日鱼陟负冰,陟是升的意思,鱼因为水底暖,感知阳气而上浮,由于冰尚未消融而负冰。“立雪鹤深睡,负冰鱼聚沉”,春气尚弱。
立春民俗:
迎春: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3000年前我国就有迎春仪式。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春神”的过程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可见迎春神是一项比较古老的节俗活动。
“春之帝伏羲,其位在东,其神句芒。”春神相传叫句芒,句芒(或名句龙)是少昊的后代,死后成为木神(春神),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太阳每天早上从扶桑上升起,神树扶桑归句芒管,太阳升起的那片地方也归句芒管。句芒在古代非常非常重要,每年春祭都有份。他的本来面目是鸟——鸟身人面,乘两龙,后来竟一点影响也没有了。不过我们可以在祭祀仪式和年画中见到他:他变成了春天骑牛的牧童,头有双髻,手执柳鞭,亦称芒童。
咬春:立春时吃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南方则咬春吃春卷。其实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不老。
打春牛:过去,立春日,村里会推举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用来春耕的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以此来体现对五谷丰登的良好期盼。
立春养生:
立春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因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春季养生的重点是护肝。中医认为肝主情志,因此养肝护肝要从心情着手,关键是要保持心情舒畅,防止“肝火上升”。情绪不宜过于激动、兴奋;愉悦,平和有助于疏肝理气。
萝卜,韭黄、韭菜皆为辛味食物,有发散的功效,符合立春时节升发和保护阳气的需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生发和肝气疏泄。
立春过后饮食尚温,艮卦这三个节气所经行的时期更适合吃粥。我们常常会听到一句老话儿“春捂秋冻”,这时的捂可不像冬天一样,而是需有所选择地排出冬季的毒素,着装注意“上薄下厚”,因此时地下至阴之气正待升发,阳气开始由下而上,逐渐转暖,如果脚下穿得少,就会直接与地阴相接,受阴邪而成病。
春之德:
《黄帝内经》曰:“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这是说上天有好生之德,春天不是杀戮的季节,从自然界来看,许多动物都是在春天产崽、哺育,为与天道相应,我们在孟春时节也要注重爱惜生命,在护持我们自己的同时,也顾及关怀自然界众多的伙伴。在古代,处决罪犯要“秋后处斩”,而不是在春天执行;皇帝狩猎也在秋冬,所谓顺应时令。国家的法律尚且都遵循自然的规律,更何况我们个人的习性。
南方立春时生吃生菜,北方立春的时候生吃水红萝卜,也包括春饼,称为“咬春”。 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拼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薄薄的卷以豆芽之类清淡的蔬菜,味比较清淡,是唐代延续至今的民俗,也证明了这个季节饮食适合选择植物,不适合宰杀动物,取其皮肉。我很喜欢那句老话:“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养生是个大观念,是滋养自己,也是滋养芸芸世间的众多生灵。
在神造之物日益减少,人造的东西日益增添的今天,在蔑视一切的经济和效率的巨大步伐之下,人类与环境,动物与自然,天空与土地,河流与山川,在短短的时间内,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沧海桑田般的变迁。如何与这个星球和谐相处,不再让美消逝,而且一去不返,是我们的思维,亦是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