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尺二方砖,二尺四方砖,三砖五瓦,土衬入角砖,三连砖

日期:2016-02-29     浏览:568     标签:
核心提示:二尺二方砖,二尺四方砖,三砖五瓦,土衬入角砖,三连砖
一进门:瓦作部位名称,亦作“一进门儿”,北京地区工匠口头语。特制屋面檐端的一列瓦件,如筒瓦屋面的勾滴等。
一顺一丁:墙体砌筑方法之一,又称“梅花丁”。每层砖以一横一纵交替垒砌,明代建筑墙体多用此种砌造方法。
一块玉:瓦作术语。比喻工程质量可嘉。口语中亦谓之“一块玉儿”、“一块玉交活”等。
二尺二方砖:用途同足尺七方砖。其规格尺寸自清代至今一直为704*704*112mm。
二尺方砖:清式砖瓦作术语。用途同足尺七方砖。其规格尺寸自清代至今一直为640*640*96mm。
二尺四方砖:用途同足七尺方砖。其规格尺寸自清代至今一直未768*768*144mm。
二城样:清式砖瓦作术语。亦称二城砖。主要用途同大城样。其现行的规格尺3440*220*110mm,在清代一般的官窑规格则为416*208*86.4mm。
十字花:砖瓦作术语。用砖、瓦等建筑材料拼砌成的十字形图案花饰。常用于美化墙头上端、屋脊脊身等。
十字缝:1、墙面的一种排砖方式。其特点是:除转角部分外,每块砖都是“长身”摆法。上、下层砖缝成十字错缝。见【长身】。2、地面的一种排砖方法。其特点是:方砖或条砖上、下层砖缝须成十字错缝。
丁头:瓦作术语。条砖有两个大面和四个小面,小面中的两个较短的为丁头。砌筑墙体时如以丁头面露明,这块砖就叫丁头。
七水:砖瓦作术语。指建筑物中常见的七种与水有关的构件及做法的总称。主要指散水、吃水、披水、砸水、泛水、回水、滴水等。
八字墙:在大门或建筑物两侧垒砌的平面呈八字形的墙体。
八成面:经过加工的砖料之一。砍磨要求比合子面略低,加工后的面允许稍有误差,这种砖称“八成面”。多用于墙体和地面。
人子活:古建雕刻行业对各种任务雕刻的统称。
人字纹:地面的一种排砖方式,用条砖排列成连续的人字波折状。
九杆尺:瓦作工匠传统度量工具的总称。包括耙尺、方尺、活尺、平尺、手尺、五尺、矩尺、门尺、天平尺等。
三才博缝:博缝的一种。用方砖截成二分之一即为三才博缝。用尺四方砖截取者为大三才博缝,用尺二方砖截取者为小三才博缝。
三合土:土作术语。4:6灰土的另一称谓。三合土中除白灰外的另二种现一般有三种解释:一是黄土与黑土;二是生土与熟土;三是主土与客土。
三多:清代砖雕图案。图案以佛手、石榴和寿桃构图,表达了多福、多子、多寿的意思。
三连砖:屋面防水构件名称。安装在歇山屋顶的岔脊、硬山或悬山垂脊的兽前部位,还可以用七样瓦以下门庑、照壁的垂脊之上。外形似带线条矩形空心砖,外露明面满着釉。
三砖五瓦:布瓦屋面正脊作法术语。正脊三砖一般指通天板上下各一层混砖和通天板。五瓦即五层瓦条子。一般指当沟与混砖之间的二屋瓦条,通天板上下各一层,瓦条及楣子沟与混砖之间又一层瓦条。正脊则要由三砖和五瓦八层组成。庑殿、硬山正脊常用此种作法。
干背山:虎皮石墙的作法之一。指磊石不铺灰,用石片垫稳,砌完勾缝,最后灌浆。这种作法缝子较细,适合于经过加工的石料,多见有凸缝、平缝等。
干摆:一种墙面作法。即磨砖对缝墙面。其特点是:砖要经砍磨加工成尺寸精确、表面光洁平整、棱角分明的“五扒皮”砖。摆砌时,砖与砖之间不铺灰,后口垫稳后灌足灰浆。墙面要经过干磨和水磨。整个墙面无明显灰缝,表面平整、细致、淡雅,是古建墙面讲究的作法。
土衬入角砖:砖瓦构件名称。镶嵌在槛墙、琉璃贴面墙基座部位的装饰性构件。安装在丁字形相交部位,外形呈人字形,其功能是承托半混入角琉璃砖。此构件背面上部减薄并做出两道肋,用其作为上一构件支点,看面满着釉。
下屉:砖雕行业术语。各种雕刻技巧中难度较大的一种。采用这种做法制出的作品,具有多层透空的艺术效果。其具体步骤是:先将需要安装“屉子”的位置,按要求凿出一定深度的窟窿,四壁上做好“仔口”然后按照所需要的规格将“屉子”全部制作出来,最后将制成的屉子,安装在窟窿里,坐在仔口上。为增强屉子与砖的整体性,常用胶接剂将屉子粘牢,传统上用的是一种叫做紫草蓉的粘结材料。制作安装的屉子,根据实际安装需要安装单层或是多层,这种作法的砖雕制品,常见于博缝头、廊心墙、立八字等处。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许村古建筑群

下一篇:古建筑配件鸱吻|古建筑岔脊上的吉祥兽鸱吻简介

 
 
更多>猜你喜欢古建筑百科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