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基本型制

日期:2016-02-29     浏览:16     标签:
核心提示: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基本型制

(一)、基本单元

             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基本单元为“间”。两榀相邻梁架之间,由四根柱子围合的面积称为“间”。每座建筑物都是由一间或许多间组合而成。建筑物的规模大小和形式,就由间的大小和多寡,以及间的组合方式而定。

             这样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能适应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又能满足多种功能的使用要求,可组合成宫殿、寺庙、陵墓、宅院、园林等由简单到复杂的多种类型的建筑极其组群。

    (二)、结构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木构架在结构上基本是采用简支梁和轴心受压柱的形式,局部使用了悬臂出挑构件和斜向支撑。

    (三)、构造方式

              各节点采用榫卯结合。这种构造方式使构架在承受水平外力(地震力、风力等)时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四)、面阔与进深

              中国古代建筑平面多为矩形。以常见的矩形平面建筑而言,其较长的一边叫做“宽”,较短的一边叫做“深”,沿“宽”的方向,每相邻两根柱之间的距离叫“面阔”,一个面阔即为一间的宽。沿“深”的方向每相邻两柱间的距离叫“进深”,一个进深即一间的深。一幢建筑,沿宽的方向所有间的面阔之和叫“通面阔”;沿深的方向所有间的进深之和叫“通进深”。

              面阔俗称“开间”。民间建筑常用三开间(俗称一明两暗)或五开间;宫殿、庙宇、官署常用五开间或七开间;特别重要的建筑用九开间;

              建筑中各开间的名城因位置不同而异。正中一间叫做“明间”(宋代称“当心间”);明间左右两侧相邻的间叫“次间”;次间外侧位于建筑物两端的间叫“梢间”。九开间以上的建筑增加次间数。整个建筑的四周或前后可以设廊子。

              各间面阔在商代宫殿中都是相等的。后来逐渐演变成当心间最宽,次间次之,梢间同次间宽或更次之,廊最窄,这样可以突出当心间的地位,加强中轴线。当然业有各间相等或各间不均的。

    (五)、院落的组成

           宫殿、庙宇或住宅,常由若干座建筑围合而成。最主要的建筑物居中,多为南向,称“正殿”(或正房、上房)。在正殿(或正房)之前分列左右相向布置的建筑叫做“配殿”(或厢房)。与正殿(或“正房”)相对布置的建筑称“前殿”(或“倒座”)。这样布置的建筑所围合的空间称为“院”。正房(或上房)两侧可附有套间,叫做“耳房”。一个院四面均有房屋者称为“四合院”,只有三面有房屋者,叫做“三合院”。

    (六)、“步”的概念

             梁架上相邻的檩与檩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即水平投影距离)清代称为“步”或“步架”。各步之总和业就是通进深。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具特色的屋殿顶_屋殿顶的构造是怎样的

下一篇:浅析古建筑的保护修复问题

 
 
更多>猜你喜欢古建筑百科


服务热线
二维码